自从腾讯QQ最早开始推出那一套QQ表情开始,表情的世界日益壮大,在腾讯的内部还专门成立团队负责表情的开发。后来的微信就直接推出了付费下载的表情包,从简单的小头像到个性字符,动感酷图,搞笑图片等各种自定义表情。在互联网的世界中,这些表情担任着我们不曾见面而需要传达的“肢体语言”。
在沟通心理学有一个著名的“55387”法则,即与人沟通实际在起作用的因素55%是你的外在形象气质,38%是肢体语言及说话的语气,而说话内容只占7%。也难怪美国历届总统大部分魅力十足,外形气质都不差,甚至有里根这样的演员登上总统宝座,而且演讲能力也在竞选的过程中占据着最重要的戏份,其中如林肯、肯尼迪、奥巴马都是演讲界的高手,只有两年从政经验的奥巴马能够成功竞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的演讲能力,看奥巴马的演讲,透过屏幕都能感觉到,他的每一次演讲都富有节奏感,味道十足、语气恰到好处,几乎带有一种催眠和传教的功能。即使当他面对成千上万人演讲,也能让每个人都觉得奥巴马就是对他一个人在说。
其中,肢体语言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些表情当然就大受其用了,最早的时候我不太喜欢用这些表情,觉得说话太随意了。后来有次聚会听一位在腾讯工作的朋友讲述这些表情一个个的故事,以及他们所表达的恰当涵义,甚至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你很开心,你很得瑟,你很愤怒,一句问话馅入尴尬……那么多情绪真的用文字难以表达,而一个表情符号一看就明了,于是每当不知道用什么话来回复对方,或一时找不到表达的词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去找表情符号,当库里不够的时候,还要去下载表情包。于是,不管是群里还是单独的聊天记录中,都有着“斗图”的痕迹,表情俨然成为了我们在社交平台上沟通交流不可替代的工具。
可是最近有一天,跟一个之前玩得很要好的朋友聊天时,因为同时我在做着其它事情,所在大部分回复都比较短,然后都顺便加上相对应的表情符号,聊着聊着,朋友那边也就偃旗息鼓了,等我忙完之后,内心有一点点内疚。关系很好、很久没见,也很久没聊天了,本来应该好好聊聊,甚至聊到意犹未尽还得约个时间见面聊,但因为是手上在忙其它事,又因为是关系好,所以就这样带着敷衍结束了这次珍贵的谈话。
其实回想起来,这样的场景不止一次两次了,当然,也有我被敷衍的时候。我在想,如果没有这些表情,是不是每次都得需要好好挖掘大脑这个硬盘,调出最适合的语句来回复对方,而当注意力重点在其它事情上的时候,肯定就会跟对方交待,“先等一下,一会忙完咱再聊”。
我们以为这些工具可以代替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真诚,可以在短时间内回复对方,可以节约脑力,可以大量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却在不知不觉中稀释了我们的情感,也让我们的语言变得不那么灵敏。
一切都在兑换,那些提高效率的事,都难免要在纯度上给我们打个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