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二次参加趁早的“和潇洒姐写作100天”计划。
刚翻看在第一个100天期间的作品,有的写的还可以,大部分内容是东拼西凑了一些文字和理论。
两个计划之间,整13个月。开营之际,我想写写这段时间里在写作上深刻体会的道理。
1、再宏大的愿景,也得一步步去实践,一步步走扎实。
上个写作100天之初,我写了三个大目标,实际只做了一个。这个做了的目标叫“分析汇总个人成长的思维模型,花时间去认识自己和结构化地提升自己。把成果转化和浓缩成3-4个可应用模型,为职业咨询或者创业提供理论工具”。
挺拗口的,也够宏大。可想而知其它两个都没动笔的目标是怎样的。
立这个目标的起因是大部分思考类和成长类的文章都会讲升级思维才能降维打击,并且会提到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或者叫100个思维模型。
我想快速当高手啊。于是我开始总结各个理论模型,连续写(抄)了60多个。这样做的好处是,听课或者看文章,一提到模型,我就大概知道是什么,有时候还能引用模型名称给下属讲讲道理。但问题是,这些模型都是各自停留在文字的层面上,还没被整合实践过,怎么用好不好用,我并不知道。
所以第一轮写下来,我绝不敢说我思维升级了,充其量记住了一些名词而已。
前几天端午节,我参加了三天的高强度线下培训课。我发现同班伙伴大部分上过同系列其他课,但都忘差不多了,昂贵的学费几乎不可能赚回来。
很多人可能也有一样的情况,报了不少课参加了不少社群,每天忙着学习。结果怎么样呢?改变了多少呢?是不是还在走老路?
不是说学习不重要。学习的本质,是为了解决问题。这个价值链的闭环是这样的:问题-学习-实践-解决。如果不去应用,那学习只是停留在知道这个层面上,问题还是那个问题,焦虑还是那个焦虑。
所以这次写作,就是围绕着定位去输出价值。我既然想要成为优秀的生涯领域培训师和咨询师,那就给学员和来访者的问题一个个寻找答案,精耕细作自己的每一页课件每一次讲话,一步一步扎实做。
2、每个人都应该坚持记录,要相信你的生活和思想,值得被看见。
写下这句话,其实是被《五种时间》书中追悼会策划的“你希望如何处理你的社交账号”问题触动。想想自己除了偶尔发个pyq,好像也没什么社交账号可处理。那可能就没人知道我存在过了?想到这里,心有戚戚焉。
明明有很多有趣的经历可讲,工作中咨询时说出的道理也不少,我为什么不公开记录呢?
所以打从今年4月,我开始在某几个平台上日更。虽然起初写的磕磕绊绊,每天的写作状态也不稳定,但我已经能清楚地感觉到,我会更加敏锐地去观察和感受生活和工作,能看到一些以前习惯性忽视的问题和闪光点。从一开始想不到话题,到很多话题可写。而选择写哪个话题,取决于我能不能想得更深一步,更远一点,这样无形中也增加了我的思考活力。
我并没研究过各平台推送规则,现阶段还是先写再说。有意思的是,某几次我有感而发一气呵成的长文,在某平台上推送总量近20多万,阅读量近万。这给了我不小的信心——相信我可以写,真实的表达最动人;相信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值得被看见。
所以,坚持记录下去。
3、写作的复利。
我第一次因为阅读和写作得到物质回馈,来自趁早公众号留言中奖。奖品是一本读书手册。
那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的活动,公众号要读者留言谈谈近期对自己影响大的一本书。以往我几乎不参与这类活动,而前一天正好日更了一段相关的读书笔记,于是我稍作修改,复制黏贴到留言区。中奖。
这个小故事可能是写作复利的最小单元体现。对我来说,意义很大。
很多写作大咖都讲到过,写作的复利在于,文章后期可以被重复利用,经过加工后,可以变成一系列的分享输出,比如讲稿、培训教材、网课、出书等等。有了前期文字积累,后续产品开发节省大量的时间。
我近期在做咨询和培训的时候,就感到讲话更有信心,表达更自如。因为已经把日常思考记录下来,相当于提前打了讲稿框架和底稿。这是对写作复利的初体验。
写作就是一份时间投入,变成x份产出。不仅仅节约时间,也迅速实现财富的倍数增长。所以你会看到,那些输出猛烈的大咖,都在频繁地更文。雪球越滚越大。
这次我还同时参加了100天跑步营。其实我并没有想去跑马拉松,我只想学习如何更科学地跑步,每天坚持跑,去享受跑步本身的快乐,相信随之会收获体能的提升。
写作也是一样。每天写,写下去。不为著书立传,记录下生活和思考本身就是写作最大的收获。
【本文由“Libby博士的职场理想”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欢迎关注,一起探索更值钱更精彩更自由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