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无可厚非,但不能沉溺=良知
元尚
人这种生物,作为生物,唯一的特点,就是只有通过获得外界能量才能生存。而人的首要任务就是“去生存”。因为,人的沉沦(堕落)不是人的品格问题,而是人的生物性所致。为此,人也同样必须首先要迷失掉自己,变成认为中的自己,这后一个自己就是和所谓大家一样的人。沉沦在大家中,才能通过他人获得维生能量。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是,人同时还有灵魂,灵魂的唯一特点,就是超越。超越人自身的生物性,成为自己。正是这个超越性,时时会提醒人,告诉人,应该怎样生活,这里的怎样,与大家说的怎样正好相反。我们看到,现在人们都很惶恐,都很无奈,都很茫然,都很焦灼,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里面的原因。但是这个事实,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良知在呼唤。只不过人们没有注意没有关心自己的良知罢了。
良知不是告诉人们不能沉沦,不能堕落,而是提醒人们,不能沉迷、沉溺。历史上的宗教劝诫是,要脱离沉沦,其实是不可能的。就像玩游戏,不玩对于人类几乎不可能,人类天性就有玩的本性。可是沉溺于游戏,就淹没了人类其他本性的发展与养成。
我年轻时候,很讨厌宋学(心性之学)。活到一定年龄,有了一定的阅历,人自然就明白了。宋学的奥妙所在。宋学并不是要放弃人的本能,而是希望人有所提升,提升自己。而不是按照别人的规定去提升自己。 往回想,陶渊明,很多人指责说他也吃饭,也食人间烟火。只要是人,都会食人间烟火。但是食人间烟火与食人间烟火却有本质不同。沉溺于食色。人食色本性无关。中国古代有个顺口溜,前半句是“饮酒不醉最为高,好色不乱乃英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里的不醉不是常人说的量,而是自己良知对自己的把握。不乱也是如此。都不是他人的规定。
以前小时候,父母,老师,总是说人要自觉。人们说的自觉无非是按照他人的要求去做(甘愿沉沦),其实自觉,不是别的,就是自己决定做,而不破坏平衡。即中道,也叫中庸。一个人心里的这种呼声,就是良知。
泯灭动物性,等于消灭自然生命。泯灭灵性,等于降低为动物。人,就是这两个极端的中点。
首发于本人说说、此次重新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