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三心”父母——贪心、担心、灰心》

中原焦点团队郭莺莺焦点解决网络中期第14期坚持原创分享第1717天,咨询第418次,“悦”读打卡第1380天《不做“三心”父母——贪心、担心、灰心》

大多数父母一样,都不知不觉成了“三心”妈妈:贪心、担心、灰心。无论孩子多么努力,都无法满足我们对他的期待,当孩子厌学的时候,我们期待他能够回到学校正常上课;当孩子走进学校的时候,我们又期待他能够正常学习;当孩子逐渐正常学习的时候,我们又期待他有一个好的成绩;孩子有了好的成绩,我没有期待……,我们真贪心;当孩子犯一点错误的时候,甚至是孩子这个年龄都会犯的错误,我们担心;当孩子考不上好的学校的时候,我们担心;当孩子玩游戏的时候,我们担心;当孩子有了偏差行为,我们无力改变,我们就开始灰心。

今天和孩子敞开心扉,聊聊我这个“三心”妈妈,没想到儿子把我给治愈了。儿子说:“妈妈在这么卷的情况下,贪心多正常呀,其他妈妈比你更贪心呢,我也能理解你,说到灰心,我知道妈妈一直对我有期待,一直对我充满信心”。当孩子说出这样的话,让我的内心很温暖,我感受到的是儿子对我的包容和理解。再次让我感受到我们与孩子相处的时候遵循三个原则:

1.关系大于教育。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的根本。良好关系不是过度亲密的、过度依恋的纠缠关系,而是一种相对自由、和谐、彼此相互尊重的关系。

2.用成长、发展的眼光而不能用凝固的眼光看孩子。我们鼓励孩子犯错误,但是要犯他那个年龄应该犯的错误。犯错误恰恰是帮助孩子成长,如果我们不让孩子犯错误,孩子就不能从犯错误中学习,不能成长。如果我们从小处处关心、事事照顾,什么错误都不让孩子犯, 而且让他非常听话,到青春期后,他就没有经验来处理他的焦虑, 处理挫败感,他不敢欺负别人,就会欺负最爱他的人--妈妈。最爱他的人给了他安全感,他大了,妈妈没有能力帮助他处理好社会矛盾了,他就容易把愤怒指向母亲,把一切不顺都归咎于母亲。

3.教育方式大于教育的内容。教育从来不是要求,而是影响。我们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是的影子,孩子的言行举止多半能从我们身上找到相似的地方,我们留给孩子最好的财富,是言转身教。

教育之道无他,唯爱与榜样而已。我们只改变自己,影响孩子,身教重于言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