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韵律格律要注意的几点及“仄起平收格”的七言绝句
诗友们对常犯的挤韵与撞韵诗病问题,都挺注意,非常好。至于落韵、重韵、连韵及复韵等明显诗病,大家也很少犯。但倒韵与凑韵是隐患,多数人还觉察不到,不少人常犯倒韵、凑韵之病,有的人久病多年了,大家一定要注意斟酌,认真克服。
现在开始,大家要下大心力来研究“对”“粘”,真明白了,基本格律就过关了。只要记住:“二、四、六分明”,一、三、五(五言只是一、三)在造不成三平脚和孤平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考虑平仄。
我先说一下什么叫孤平,就是一首五言诗中(七言不管一、二字,只论后五字),必须有两个平相连,即“平平”,除了三平脚(三平尾)严格杜绝,其他位置三连平也可以,"平平平"是常见的。
大家把精力多投放到对粘上,争取早日实现不记格律而不离格律。
今天继续学习“仄起平收格”七言绝句,
格律形式为: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白)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第二、四、六字“对”“粘”规则为:
仄 平 仄
}对
平 仄 平
}粘
平 仄 平
}对
仄 平 仄
例作:
乌 衣 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夕,古入声字,平水韵中为仄声。
此诗音节节奏为:
2—2—2—1
2—2—2—1
2—2—2—1
2—2—2—1
可供参考。
今天的作业是
每人创作一首“仄起平收”格的七言绝句,以写人为主题。不要写伟人,因为我们把握不了基调,笔力也不足,小小七言绝句承载量也有限。也不要写熟人,用词不当容易造成误解,古来这种事多得多。题材自选,题目自拟。
例作:
嫦 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烛,古入声字,平水韵中为仄声。
节奏形式为:
2—2—2—1
2—2—2—1
2—2—1—2
2—2—2—1
其实音节节奏决定于诗句的感情色彩,若句子之间平缓深沉,节奏多相同。若句子清新活泼,跳跃性较大,节奏变化也较明显。只作参考。
交稿时新韵不用标,每句最好对齐如例。
10月12日早6:00~8:00交卷。每人只限交一首,多写欢迎在群内交流。
第九课
关于律诗的创作
关于五言绝句与七言绝句,各有四种最基本的形式,我们已有了初步掌握。五言律诗与七言律诗,也各有四种最基本的形式。为了方便,也与绝句相仿,按第一句的第二个字与句末之字也称之为“某起某收格”的五(或七)言律诗。
一般律诗(不包括排律与长律),每首诗共八句,两句为一联,每一联中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第一联(一、二句)称为“首联”,首联出句也叫起句或首句。第二联(三、四句)称为“颔联”,第三联(五、六句)称为“颈联”,第四联(七、八句)称为尾联,尾联对句也叫结句或收句或尾句。四联大略相当于绝句中的起、承、转、合,但不完全一致。大多数律诗从主题内容上看,往往首联两句就是起、承,颔联继续铺陈演绎,颈联更加大拓宽意境,颔、颈两联往往极尽艺术手段。尾联出句多是转句,更使诗意境更加深,往往引出新境,并与前六句更呈显得浑然一体,层次不断提升。结句更加重要,即是整首诗的收尾,又是有言已尽意未止引起读者的深思,好的结句多是有曲终而余音不绝之妙。我只是随意说几句,具体细节有待于讲创作法时再按程序细说。
基本格的律诗中间两联,即颔联与颈联,出句与对句都需为对偶句,也叫“对仗”,这是律诗特有的规则,与绝句不同。例如杜甫的五律名作《春望》中颔联与颈联: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节奏为:
2—3
2—3
2—3 (1一2)
2—3 (1一2)
三字节中若按音调节奏细分,不同读诵者往往分法不同。
例如杜甫七律名作《登高》,颔联与颈联为:
无边落木潇潇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通常音调节奏为:
2一2一3(2一1)
2一2一3(2一1)
2一2一3
2一2一3
目前有不少人倾向于节奏为:
4—3
4—3
2—2—3
2—2—3
就是按意义节奏读诵,使音调节奏与意义节奏一致,正是体现出杜诗情感凝重、语言沉郁的特点。实际上意义节奏应为:
4一3
4一3
4一3
4一3
一般绝句中对节奏没有一定的要求,律诗中则不然,标准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各种对节奏(声律节奏、音调节奏与意义节奏),都有严格要求。
对仗联中,每联出句与对句音调节奏必须一致,且意义节奏内容相对。但颔联与颈联即使音调节奏相同,但两联间词性与句法结构是需有一定差别的,内容意义也不能相同或相近。
每联对仗尽量求工整,也就是出句与对句的词性、句法、大致属类相对(古人只讲实词与虚词,与现代汉语定义不同,即实对实,虚对虛),但还要防止“合掌”。相对两词如果是同义词或近义词就叫合掌。如果相对两词所表达事物不相衬,或不着边际,则叫“失对”,有的虽然词性同类,但相差太远也不可,免强叫“宽对”,两联中至少要有一联是“严对”。严对中,做到不“合掌”也是很难的,一般正对不如反对(反义词相对)。好多细规则以后慢慢讲,今天先了解个大框。下面来学习“仄起仄收格”的五言律诗。
五言“仄起仄收格”律诗的声律节奏(平仄),与相对应的五言绝句一样,抓住第一句“仄起仄收”律句A:
(仄)仄平平仄,
对句就得“对”呀!二、四两字就应是“平 仄” 嘛,第一字当然是(平)了,由于对句脚节是韵脚,必须是平了。这个句已定了,即平起平收,你会发现这应是B:平平仄仄平。第三句(颔联出句)需与第二句(首联对句)“粘”,那么二、四两字还应是:平 仄,但应脚节是白脚,于是这句已确定,是平起仄收句,你应知道是C:(平)平平仄仄。第四句(颔联对句)必须与第三句(颔联出句)对,应仄起平收句就是D:(仄)仄仄平平。第五句(颈联出句)又需与第四句(颔联对句)“粘”了,又得到了A,以下不就B、C、D吗?
所以“仄起仄收格”的五言律诗格律不就是两个“仄起仄收格"五言绝句格律的重叠而成的吗!是不是豁然开朗了?
就是:
(仄)仄平平仄,白
对
平 平仄仄平韵。
粘
(平)平平仄仄,白
对
(仄)仄仄平平。韵
粘
(仄)仄平平仄,白
对
平 平仄仄平。韵
粘
(平)平平仄仄,白
对
(仄)仄仄平平。韵
要反复阅读理解,熟练A、B、C、D四个最基本律句是“某起某收”与“粘、对” 规则,最后你就会发现,格律根本不用死记,只要吟出了第一个句子,这首诗基本格律就固定了。
我再为诗友们提供一种掌握格律的方法,就是从节奏入手。一句诗的节奏有三种分划法,一是声律节奏,即平仄有序规则,是从声调抑扬方面划分的。二是意义节奏,是从诗的内容词语意义方面而划分的。三是音调节奏,是从读诵顿挫方面音节轻重音划分的,有时不同人读法也稍不同,学术界也有分歧,我们能根据大致语感来吟诵即可。我在开始讲节奏时首先提出了五言律句的节奏型“2—3”,就是意义节奏,后来说的“2—2—1”或“2—1—2”,则是音调声节奏,也包含着意义节奏的细分。音调节奏便于读诵,意义节奏便于对诗意理解,非常重要。我们从意义节奏方面着眼,五言律句多为 “2—3”型,少有“3—2”型,更少有“1一4”型或“4一1”型,但在宋词中却常见(只作初步了解)。七言律句多为“2—2—3”型或“4—3型",其他型则少见,则在宋词中什么型都存在(只作初步了解即可)。无论五言句还是七言句,后三字非常重要,有时甚至为一个整体不可拆分,正规律句后三字声律节奏组合,就四种形式,白脚:平平仄、平仄仄,韵脚:仄仄平、仄平平,其实就是声律节奏最关键的两小节合成的。王力先生把最末一字叫脚节,前两字叫腹节,开头两字叫头节。七言开头兩字叫顶节,三四字叫头节,五六字叫腹节,第七字叫脚节,五言句无顶节,这是两字一节平均分法,末后字为一字节(这种划分是以音部(音节)为单位,与具体吟诵时的音调节奏往往又不一致)。知道一点渊源,只作了解就行了。
今天所要学习写作的“仄起仄收格”五言律诗,首联出句头节是仄仄,再加上一个白脚,再考虑第四字(腹节第二字)为平,也就是三字脚中间那个字必须平声,那不只有“平平仄”了吗?对句顺其自然为平平,再加上一个韵脚,并且第四字必须为仄声,你还有别的选择吗?只有“仄仄平”了。颔联出句(第三句)遵循“粘”的规则,头节必须“平平”,下面接个白脚,中间字必是仄声,不就是“平仄仄”吗?颔联对句(第四句)必与出句(第三句)“对”,头节必为仄仄,下面接个韵脚,三字节中间一字必“平”,只有“仄平平”吧?颈联出句(第五句)又与上句“粘”,头节还是仄仄,下接一个白脚,中间字为平声,还是只有“平平仄”可用。……继续下去,不难完成八句吧?八十句有何难哉?回头再看看绝句,不就是个玩?
其实,最佳的方法还是能够牢记四个基本律句。若写“仄起仄收格”,就由“仄起仄收”律句开始,注意第二字的对粘规则,以下对句是韵脚,出句是白脚。即:
仄起仄收 (白)A
平起平收 (韵)B
平起仄收 (白)C
仄起平收 (韵)D
仄起仄收 (白)A
平起平收 (韵)B
平起仄收 (白)C
仄起平收 (韵)D
你们应该开悟了吧?是不是都会了?你大概不用我再讲了吧?再讲就多余了,搞得太复杂故弄玄虚,就是旁门左道。大道至简,大道至易,大道至微,大道无形,真道无言,心而明之。世上本来就无麻烦事嘛!
今天的作业就是写一首“仄起仄收格”的五言律诗,题材自选,题目自拟,格律上文已述。千万别忘记颔联、颈联是要求对仗的哟?还有四联内容大致的起、承、转、合呢!
例作:
春 夜 喜 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
仄仄平平仄
当春乃发生。
平平仄仄平
随风潜入夜,
平平平仄仄
润物细无声。
仄仄仄平平
野径云俱黑,
仄仄平平仄
江船火独明。
平平仄仄平
晓看红湿处,
仄平平仄仄
花重锦官城。
平仄仄平平
颔联与颈联大略节奏为:
2一3(1一2)
2一3(1一2)
2一3
2一3
注:杜甫使用的是唐韵(广韵206部)当然都合后来的平水韵。
诗友们根据自己所选题材内容,颔联与颈联节奏也可以是:
2—3(1一2)
2一3(1一2)
2一3(2一1)
2一3(2一1)
或:
2一3(2一1)
2一3(2一1)
2一3(1一2)
2一3(1一2)
或:
2一3
2一3
2一3(2一1)
2一3(2一1)
或:
2一3
2一3
2一3
2一3
或其他形式都可以。无论如何要保证“2一3”形式,“3”中可细分为“1一2”、“2一1”、“1一1一1”或不细分都可以,但颔联与颈联,同一联内起句与对句节奏(意义节奏与音调节奏)必须相同。
10月21日早6:00~8:00收作业,争取尽量能交作业。每人只交一首,交后尽量别修改,交流作品需在9:00后进行。
第十课
平起仄收格五言律诗的创作
我们已学习了格律诗创作的大致规则,又对“仄起仄收格”五言律诗的创作进行了尝试,今天来学习“平起仄收格”五言律诗的创作。
平起仄收格的起句,当然是平起仄收律句了,再按照上节课讲的方法,不难排出各句如下:
(平)平平仄仄,白
对 对
(仄)仄仄平平。韵
粘 粘
(仄)仄平平仄,白
对 对
平 平仄仄平。韵
粘 粘
(平)平平仄仄,白
对 对
(仄)仄仄平平。韵
粘 粘
(仄)仄平平仄,白
对 对
平 平仄仄平。韵
不难看出,“平起仄收格”五言律诗格律谱这,相当于由两个“平起仄收格”五言绝句相叠而成。律句排序为:
C、D、A、B、C、D、A、B
例作:
山 居 秋 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注:石、竹、歇,均为入声字。
我们再来观察一下律诗与绝句的关系,律诗的格律谱可以看成是由绝句的格律谱叠加而成。从绝句的意义节奏及对偶句方面考虑,绝句又可看成是从律诗中截取来的两联四个句子,所以绝句也叫“截句”。
例如:
宿 建 德 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就相当于五律的首联与颔联组成。起句是“特拗句”,将来在変格别体中讲。
登 鹳 雀 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则相当于五律的颔联与颈联组成。
八 阵 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
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又相当于五律的颈联与尾联。
相 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相当于五律的首联与尾联。
以上这样关联一下,对律诗与绝句的理解与记忆都有益处。
今天的作业是每人创作一首“平起仄收格”的五言律诗,素材自选,题目自拟,一定要严守格律,颔联与颈联要求对仗,至少有一联为工对(即严对,暂时不要求太高),不但所对词性相同还必须词类一致,又要词义有别。比如一联是植物对植物,另一联是动物对动物,或其他物象意象,又不要莲花对菡萏、狮子对狻猊之类,那就“合掌”了,最好花对草,鸟对兽...…,对仗的学问很多,我们要慢慢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有时间可以阅览一下《笠翁对韵》等书籍,楹联就是从律诗中发展来的。自古以来律诗对仗最难,需慢慢训练,养成习惯就好了。理可顿悟,事需渐修,格律是理,很快就能掌握,诗词创作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杜甫还下大决心“语不惊人死不休。”呢!诗词创作需要选材、立意、谋篇、炼句、炼词、炼境,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就象从几百吨矿渣中提炼出一克镭。
交作业时间为:10月24日早 6:00
~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