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开学来这一个多月的日子,无论教学还是自我休闲,我似乎总在做无用的事,且做的津津有味,自我沉浸。
比如:带孩子们读不考试的“快乐读书吧”书目,每天中午只要是我的辅导课都会让他们看书,读完一本还郑重其事地给他们出题测试,自掏腰包买来奖励书目和夸夸卡,挑选测试成绩优秀的给他们发奖。
比如:课堂上讲个某个方面,我总是等待一点,会扯开一点,让他们多说一点,在等待中给孩子们思考的时间,在等待中鼓励孩子们,以期看到更多的他们举起手参与课堂;扯开一点,给他们更多的认知;让他们多说一点,在他们说的过程中去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再比如:写小练笔,每天自己哪怕牺牲休息时间,也逐人批阅78个人的小练笔,而有的小练笔完全就是流水章,按理说没有太多批改的价值,加大了自我的工作量,也可能对他/她的作文提升帮助不大,可我就是愿意。我看到了更多孩子平时不被我们看到的一面,善良、细腻、丰富的内心和认知,也感受到了一些孩子的努力和上进的状态,读到了一些课堂之上课余之中,学生无法跟老师说出的真话,更了解到了一些孩子或可爱或有趣或失落的内心。在他们大多数人的坚持中,我看到了颗颗纯真、美好的童心所在,看到了一些孩子们背后家长的付出和努力。我愿意批阅从这些十一二岁的孩子内心所迸发的词句,哪怕它单纯幼稚。因为我的批阅也并不正式,有时候就是和学生简单的对话,但就在简单的对话里,我发现了一些学生向上向好的改变,哪怕这改变的地方在别人微乎其微,不值一提,但于我就是欣喜。为这一丝一毫的欣喜,我愿意在沙滩中摸索,寻找被潮汐遗落的珍珠。我相信终有一天,当孩子们回味童年,他/她曾记录过那么多可贵可爱有趣的过往,哪怕她/他有一篇得A或A+,他也一定会记得并因此嘴角上扬。因为曾经年少的我就曾因老师认真批阅我的日记而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并产生了很大的动力。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改变,人的内心需求其实总还是相通的。就比如劝一个我所看不出有严重辍学倾向的孩子时,她和她妈妈说她在语文课、在语文老师这里找到了安全感,这是她每天击败不想上学的想法时唯一的理由。
…… ……
也许,我在为自己的无用无为的事情和做法找借口,那么姑且就算吧。毕竟,眼前,我没有提高成绩,没有把做无用功的时间用来更多更细地抓默写抓作业。
我希望语文课和语文老师带给学生的,除了课文学习、默写和作业之外,还能有其他的期待和收获,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