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每当爸爸妈妈要教育熊孩子们坚持不懈的道理时,总是会首先想到“愚公移山精神”,愚公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坚持不懈的象征。可是我觉得这样评价愚公老先生还真是有点小瞧他了!
如果愚公真的带着子孙移山不止,甚至于像他自己说的“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一代又一代移山不止最终移平两座大山,那他们这一族被赞一声坚持不懈也是当之无愧的,可是他们并没有一代代的移下去……最后的结局是“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他想办的事,神仙帮他办了!这老头为什么连神仙都能用的动呢?
答案很简单,神仙害怕了。
太行、王屋两座山,杵在这儿肯定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么多年除了循规蹈矩绕山而行的人之外,肯定也有人想过搬山的念头,可是也许是因为自己把自己吓着了,也许是因为受不了“智叟”们的冷嘲热讽,有这个想法的人也都把这件事仅仅停留在想的阶段却一直没有人付诸行动。再强烈的愿望也只是愿望而已,山神就算听到了也懒得管你。而愚公是第一个将想法付诸行动的人。
愚公想移山和愚公开始移山有截然不同的意义,因为行动总是比语言和想法更有力!行动代表着一种更加坚定的决心,而在你开始行动之前,这种决心总是显得那么虚假而可笑。愚公动了,他带着子孙开始移山,他们把几万年没有移动过的石头和土地搬离了原地,倒在了海边。虽然“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然而这种行动却是一种有力的宣言,它意味着一种不可动摇的决心和意志,于是山神怕了。就这样零零散散的移下去山还能是山吗?山都没有了,山神还会有吗?这次,山神感受到了事件的严重性,他等不了了。于是两座山被移开了,于是路通了。
山移走了,这不是愚公坚持不懈精神的胜利,这是行动的胜利。想千万年,不如动手一天。不动,就不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