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一位始终勤勉敬业、恪尽职守近20年的组工干部,因为积劳成疾,永远离开了我们。在世期间,他大力推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推动青海省4100多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作为组工干部的一员,当对标榜样,见贤思齐、奋发进取,葆志气、养正气、强底气,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汲取榜样的“非凡力量”,永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志气。“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这是朱治国同志的口头禅,也是他为之践行一生的准则。在分管基层党建,面对村干部文化素质不高、服务能力弱的老问题时,他守初心、担使命、善作为,提出并大力实施村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有志者事竟成”,在他的推动下,3200余名村干部走进校园,提升文化素质和履职能力,为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基础。作为新时代基层干部,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我们要做“朱治国”式干部,保持好昂扬向上的进取姿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把人民群众放在首位,自觉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主动投身到急难险重的基层一线工作中去,在攻坚克难中扬起人生理想的风帆,担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汲取榜样的“非凡力量”,涵养“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正气。朱治国同志对权力保持“敬畏之心”:与癌症斗争8年多的妻子不幸离世,他忍着悲痛,定下规矩:不收礼金、不烧纸、不宴请;基层同志汇报工作,有时给他带点土特产,他都当即回绝;接到灾情报告,第二天就赶赴灾情最严重的地区,看望抗灾一线的党员干部职工,了解受灾情况、、、、、、从始至终,他都保持一身的浩然正气。正如朱治国同志所言,“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在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这个根本问题上,党员干部要保持特别清醒的头脑和特别坚定的立场,把涵养正气作为立身之本、为政之道和成事之基,始终保持一颗为民之心、纯洁之心,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到克己奉公、以俭修身,让清风正气成为指引自己前进的不竭动力。
汲取榜样的“非凡力量”,增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底气。“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朱治国同志将一生献给了党的组工事业,从广袤的柴达木盆地到荒凉的青南高原,从壮阔的大湖之滨到富饶的河湟谷地,一路播撒理想信念的种子,在青海开出了绚丽的幸福花。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把学习榜样闪耀的力量与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与当前工作实际紧密结合。通过学习,学以增智、学以立志、学以正德、学以养心、学以促廉,在学思践悟中汲取的精神滋养转化为“矢志奋斗”的“底气”,转化为砥砺奋进的强大力量,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永葆政治本色,凝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