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到“双11”就想剁手,“双11”真的便宜吗?
作为一名单身运营喵,在“双11”的日子里,在这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可能你的房间空空荡荡的,心里也空空荡荡的,但你的购物车却是满满当当的。
为什么人们会在“双11”疯狂买东西,“双11”真的比平时要便宜吗?
首先,小小科普一下,“双11”是怎么来的。
最一开始“双11”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后来有一群单身的大学生,开始把这一天当做光棍节来庆祝。因为这一天的日期里有四个阿拉伯数字“1”,形似一根棍子,让人联想到“光棍”。后来,经过网友的传播,逐渐形成了一种光棍节文化,光棍节就这样在2011年达到了顶峰。
本来这样也挺好的,单身汪们可以在这天狂欢一下。而就在2009年,淘宝第一次在11月11日促销活动中大打“光棍节”主题,并且打出“就算没有男(女)朋友陪伴,至少我们还可以疯狂购物”的广告语。
套路,都是套路,就是想骗我掏钱……呵呵
于是,极具当下时代性的电商与亚文化节日中的集中消费进行了对接,并很快产生了巨大的商业利益。2009年被普遍认为是“双11”电商狂欢节的元年。
到今天,“双11”已经成功地将“光棍节”商业化了。
而今天,阿文的购物车却是空空如也的。为什么呢?一是穷,剁手就意味着要吃土;二是我知道为什么想要在“双11”买东西,我知道如何去克制。
接下来,我就来说说我们为什么对“双11”如此疯狂,这背后有没有哪些原理。
稀缺性原理
你们是不是经常看到这样的广告:
如果刚好是你喜欢的东西,你是不是已经跃跃欲试?所谓稀缺性原理,通俗讲就是物依稀为贵。
然而,商家打折就真的一年只有一次吗?
很显然不是啊,不信你去看京东。今天这个品牌日大促销,明天那个品牌日大促销,天天都在过节,天天在打折。淘宝更是,天天各种活动。
还有那种线下的清仓大甩卖,经常甩卖一年还在甩卖。
千万别上当了。
社会认同原理
你要知道,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一个人活着,不可避免地都会去寻求社会或者说至少某一部分人的认同。要知道,要想特立独行和别具一格,是很难也很孤独的。
我们往往会做大部分人觉得正确的事,比如上小学、上初中高中,然后去考大学。努力地工作,挣钱养家。一旦有人不按这个套路来,去追寻所谓的诗与远方,很多人就会说他们不务正业。
而对于“双11”来说呢,当别人都在淘宝疯狂及能量,你是不是也跟着参与了?
你真的有很多东西要在“双11”买吗?
锚点效应
专业的解释比较复杂,我给你们讲个小案例吧。
黑珍珠现在很值钱吧,可在上世纪70年代却还不是一种宝石,价格很便宜,也没有什么市场。有个宝石商人,开始寻思着怎么把这个卖个好价钱。
你猜怎么着,他把黑珍珠放到纽约最繁华的一个店橱里,标上极高的价格,同时用一些大牌明星来做广告。广告中,黑珍珠在砖石、红宝石和绿宝石的映衬下,熠熠生辉。
就这样,原本很便宜的东西,价值一下翻了好多倍。这就是“锚定效应”,把黑珍珠和世界上最贵重的宝石“锚定”在一起。
而你再看看网站上那些虚高的标价,原价1999,现价199。1999这个就是锚定价格,提升了你对这个品牌的价值认知,让你觉得这个产品还不错,值1999元。
而如果没有这个锚定价格,就会让你觉得这个产品很廉价,并没有打折的惊喜。
我们再次回到另一个问题,“双11”真的便宜吗?
我特地到知乎上,去搜索相关问题的回答。
我发现排名靠前的回答,基本都是说会便宜。而且,就我之前的跨境电商从业经验来说,也的确会便宜。
可是,那些降价的商品,你真的都需要吗?
在我看来,凡是不是生活必需品或者说快消品,真没必要因为降价了就去买,千万不要冲动消费。曾经我一时冲动,买回来的打折衣服,一直放在衣柜没穿过;脑子发热买的相机,也在箱子里吃灰。
另外,你有没有考虑到一个时间成本的问题。你耗费了几个小时、甚至不惜熬夜去抢购,最后实际可能也就便宜了几十块钱。而且,有时候为了满减,增加了更多的开支。
你觉得,你耗费的这些精力和时间,真的值得吗?
当然,如果你要说,我就是喜欢买,买了心里才痛快,我也没意见。毕竟,钱在你兜里,你说了才算。
你对“双11”有什么看法呢?欢迎与我讨论。
干货持续更新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