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洪古道,行之有感!
冬至后的第二天,我们实验学校开展了户外团建活动,目的地就是大洪古道。
大洪古道地处大坦乡大洪村,是古时连接徽州府与安庆府的唯一官道,大洪古道从山脚到山顶长达4.2公里,是目前保护较为完好的徽州古道之一。
踏入古道的那一刻,一种静谧而肃穆的气息便扑面而来。站在山脚下抬头仰望,斜斜的晨阳里,被镀上一层金光的高山,就像一位靠坐着的慵懒老人,只是静静地注视着来到面前的人影憧憧,既没有冰冷的拒绝,也没有热切的欢迎。
脚下的青石板路被落叶点缀着,或黄或红的树叶层层叠叠的,像是给古道铺上了一层花色古朴的地毯。尽管如此,道路两旁那些大小粗细各异的树木,大多依旧枝叶茂密,只是在凛冽如刀的冬风里,褪去了那层鲜亮光艳的色泽。偶尔也能看见一些光秃秃的枝桠向着清冷的天空伸展,像极了我们握不住梦想的双手和双手握不住梦想的我们……
走在石板路上,即使再温柔的脚步,也会踩出沙沙的声响,这就意味着有几片枯叶在我们的脚下经脉寸断甚至粉骨碎身了。一大群人一同行进,因为脚步轻重缓急的差异,那沙沙声便一片又一片地此起彼伏,既错落有致,又连绵不绝,好似一支大合唱。“我突然觉得,这青石板就像是钢琴的琴键,我们走在这上面,就像是在用脚弹钢琴!”我有意无意地说给走在我旁边的张梓萱同学听,张梓萱同学虽然没有回应我,但刚站住休息的她立刻笑着像小鹿一般跑了起来,于是,欢快的沙沙声在她脚下不停响起……
随着脚步深入古道,那种冬天的萧瑟感愈发浓烈。曾经潺潺流淌的小溪水量锐减,多处水道几乎断流,只剩下几线溪水在石缝间艰难蜿蜒,巴掌般大的水洼冰冷而清澈,像是一面不规则的小镜子,却只能映出山林的阴翳与凄凉。我不禁想起八年前的春天,我和谢祁锋老师以及孩子们在白珠飞溅的瀑布下快乐泼水的热闹场景……
走着走着,我们看到了那古老的驿站。在初冬的氛围下,只剩断壁残垣的驿站更显沧桑落寞,早不见了昔日的繁华。石壁上的苔藓也已干燥异常,呈现出一种毫无生机的淡淡的灰白色。轻轻抚摸,那些苔藓便会轻轻碎落,像是纷纷扬扬的飞屑。
站在可以直接对话日月星辰的驿站,我仿佛能看到历史的画面在眼前浮现,那些曾经在这条古道上行走的古人,他们在这样的季节里,又怀揣着怎样的心事,迈着怎样的步伐呢?
最破败的驿站当属岭头那座最大的驿站,整体结构荡然无存,只剩下宽阔的场地和遗留的基石,至于那十几块记述历史与人文的重要石碑,也是破的破,裂的裂,并且几乎都有被涂鸦的痕迹……
初冬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枝叶洒下来,斑驳陆离。我内心原本的浮躁在这大洪古道里渐渐沉淀。起初,看着满眼的枯黄与衰败,心中涌起一股淡淡的忧伤,仿佛看到了生命的尽头,感受到了岁月的无情。
然而,当我看到那一丛丛从石缝中探出脑袋的小草,心中又有了一丝触动。它们在寒冷中,依然坚守着生命的绿色,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
于是,我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在这纷扰的世界里,我们总是忙碌地追逐功名利禄,却忽略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
何不学习学习这大洪古道,它经历了无数个春夏秋冬,见证了无数的兴衰荣辱,却依然静静地躺在这里,承载着历史,又包容着万物。
我的内心从最初对衰败景象的伤感,慢慢转变为一种敬畏和感恩。敬畏这大自然的天道轮回,感恩生命中的每一份坚韧。
大洪古道之行,于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徒步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在初冬的萧瑟中,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寻找到一份宁静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