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烈士陵园出来,正好有一辆公共汽车停在那。投了两元钱,坐好,问了一下司机师傅到猛硐有没有公共汽车,热情的司机师傅从几年前有专门的中巴车到以后的取消,到两年前包车,到现在有了私人专门跑这个路线,很详细地给我介绍了麻栗坡到猛硐这些年来的交通变迁及其原因等等,还好,现在毕竟有不定时的私人车。等公共汽车离开车站,到了麻栗坡广场,司机师傅说,你在这站下车,下去问一问,也许现在还没走。我一下车,刚转身,就听到有人喊:“猛硐!猛硐!”真是天随人愿,说明原因,司机师傅就叫我上车,原来,小旅行车上已经有三位客人了,我坐好,六人小面包到我住的宾馆,拿上行李,直奔猛硐而去。
麻栗坡属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由于山川交错、河谷纵横,造成了气候垂直,立体气候明显。
这儿,山高谷深,川大流急,地质复杂,气候多变。
这儿,高地山脊狭窄,数十米至百米一眼望不到底的深沟险壑随处可见。
这儿,河流密布,常年多雨多雾,高温高湿。
这儿,地势险要,环境恶劣,道路稀少。
这儿,植物种类繁多,生长茂密,到处都被森林和杂草覆盖。
这儿,晴空朗朗,纤尘不染,步步如诗。只是,雾多雨多阴天多,晴朗的好天气离麻栗坡县城越远越少。
这儿,四季如春,常年风情万种,千姿百态;无论你何时来,呈现给你的永远是诗情画意的美丽画卷和美轮美奂的风光。
车在崎岖狭窄、曲曲折折的半山腰绕行,我似乎又找到了当年的感觉——车外,白雾缭绕,飘荡于绿色的山野,一朵一块是那么地自由舒展。火红的杜鹃花,无论地势多么险恶,一团一蔟一片,到处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车到山的高处,凭窗远望,奇妙幻境如画卷般展开,一种古朴自然之美扑面而来,重重叠叠的群山铺排到天边,四周翠屏环绕,群峰竞秀,远山近川苍翠满目,一派象征生命的纯绿,排山倒海般的波澜壮阔,令人畅快淋漓。正如一位作者说的:这是充溢着灵气的绿,是固守着生命本真的绿,是固守着对未来憧憬的绿。这葱翠欲滴的绿,让人虚静澄明,生发无尽的想象。
大美云南,美轮美奂,再高超的画师,也难以再现这生动玄妙的大千世界。我就想,我们的影视作品,为什么不能以这如海的绿为背景,尽显这江山锦绣?就是再一般的摄影师,随便一拍也能出外景大片。
沥青公路依山势和深沟峡谷的走向而建,有时在半山腰,有时行驶在长长而又多弯的下坡道上,可刚行驶一段平缓的路面,挡在前面的是陡峭的高山,车又不得不环着山左转右弯。在这样的路上开车,需要技术,更需要胆。就连车里的乘客,有时也发出惊喊。所走的路已经不全是当年的路,三十多年,岁月沧桑,重新修建这条公路时也已经依据山势和更有利于车辆行驶改变了原来的模样。这儿的山大部分是土山,以前,一下大雨,路况基本面目全非,如果摊上连续几天的大雨,个别山坡一塌方,几天都通不了车。我这次来,就是专门选了下大雨少的月份。其实,来了,走在曾经担心的路上才明白,今非昔比,再也不用担心路况了。
不得不说,麻栗坡至老山一线,近六十公里的盘山路,那可是真正的九曲十八弯,虽然公路已是沥青路面,但在这悬崖边的狭窄路面上,山间常见能见度时好时坏,一阵浓雾,有限的可视范围让北方来这儿的人大呼小叫,刚刚还在能见度极低的环境里,一个转弯,又是另一个天地,明媚一片。
车的目的地是猛硐,我在坝子下了车。
司机师傅说:“你背着这么重的包,应该到猛硐包个车送你上去。走,恐怕今天是到不了了。”
我直接告诉司机师傅:“这次来,就是想重新走一下以前的路,转转,看看。”
是啊,重新感受古朴神秘的瑶乡文化,探寻这里的原生瑶味,寻觅记忆里的轮回……
大美云南,美轮美奂!
【声明】文中所有图片由两位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兵提供,禁止转载,引用须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