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他们活泼又聪明,他们调皮又灵敏,他们团结努力互相关心,打败了格格巫。”
小时候最喜欢的动画片,今天陪女儿一起看了一部电影。
电影概述-
在蓝精灵村庄里面,生活着一群快乐的蓝精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
而蓝妹妹,她在为一个问题而困惑,一直想知道自己是谁。
在聪聪进行使命寻找器的实验中,蓝妹妹发现自己无法通过这个仪器找到自己的使命,到意识到自己吸收了周围能量的特色。
蓝精灵完滑板时,蓝妹妹被飘到禁忌森林,捡到了一顶帽子。正当伙伴汇合时,她被大秃鹰抓走了。
格格巫通过魔法锅知道了另一些蓝精灵的存在,准备出发找寻。
三个小伙伴救回了蓝妹妹,他们仓促逃回了蓝精灵村庄,被蓝爸爸罚闭门思过,蓝妹妹灵机一动,立马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们决定去提醒那个神秘村的精灵们。
在禁忌森林里,他们他们看到了很多奇怪的植物和动物,和其他小精灵们从陌生变得熟悉,大家一起和格格巫斗争…
在动画片里,我看到了很多关于成长和爱的启示,最主要的是这三点:
1 错误是成长的必备阶段,而贴标签可能是我们对孩子成长造成的负面强化。
当笨笨和暴风坐着火蜻蜓被大秃鹫袭击的时候,暴风让笨笨来驾驶火蜻蜓,笨笨很担心,说:自己做不好,而且自己是笨笨。
暴风问他以前飞过吗?笨笨说没有。
暴风说,你都没有试过,怎么知道自己不擅长。
结果笨笨驾驶火蜻蜓经历非常顺利,而且在还击大秃鹫的时候,笨笨想到了用火点燃箭头的好主意,顺利击溃了大秃鹫。
回想我们的育儿过程中,是不是因为孩子犯了很多错误,因为惯性和担心而禁止孩子做很多事情,还顺便给孩子贴了个标签呢?
孩子三岁的时候,觉得孩子衣服穿得太慢,或老穿反,就不给孩子自己穿衣服的机会,还会给他贴个标签,叫小磨叽,小笨蛋。
到孩子读幼儿园,坚持给孩子喂饭,因为总觉得孩子把饭撒的满桌都是,时不时戏虐地说,在他桌子下面都可以养一只小鸡了,说他是养鸡娃。
但是不让孩子试试,怎么能看到孩子的小进步,怎么能看到孩子的成长呢?
我们也可能忽视,一旦我们给孩子贴了标签之后,孩子就会有意无意的把这个标签强化到自己身上。
当他衣服扣子没扣对的时候,他就会觉得自己就是小笨蛋,自己就是穿不来衣服。
当他把夹的菜撒到了地上,他就会想起妈妈经常说他特别笨。
这样的意识会延展到孩子的学习和交友上。
2 所谓的命运只是失败者的借口,束缚孩子的绳索。
蓝妹妹一开始是格格巫用泥巴所造的一个非常邪恶的精灵,后来蓝爸爸也动用了一些法术,在可爱蓝精灵们的陪伴下,蓝妹妹成了一个内心非常善良,甚至连抱怨都不会的蓝精灵。
当她得知格格巫要去神秘村抓其他的蓝精灵来提升自己的法术之后,她就决心要去提醒那边的蓝精灵,防止他们被格格巫抓到。
当看到格格巫快要被水淹死的时候,蓝妹妹想到的是作为精灵,我们必须救人,而将格格巫救到了木筏上,但是格格巫一贯的坏,反而把他们赶下了木筏。
当格格巫用石化球抓获了很多蓝精灵准备回去的时候,对蓝妹妹说,无论你怎么努力,你也无法改变你的命运。
我们也总觉得,命运是很久以前就注定的。
曾经一度时间学习成绩很差,班主任对着我妈说:“就她这成绩,能上三本就谢天谢地了。”
结果最后一年疯狂努力,最后稳稳一本线。
在陪伴孩子的时候,也会因为她把手弄脏脏而批评她,但其实这些都只是孩子在以自己的方式探索。
所谓的命运,其实就在孩子所尝试的每一件事情上,每一次经历的体验上,每一次孩子据此的自我认知上。
看待孩子的事上,我可能习惯性地以自己的经历和眼见限制了孩子的无限可能。
3 一切皆有可能,关键是内心要有勇气。
只要蓝妹妹想,她能变成任何人,不过蓝妹妹是独一无二的。
面对强大的敌人,格格巫用石化球将所有的精灵石化并装到袋子中走了之后,蓝妹妹很伤心很难过,但是当小动物们都汇聚起来,尤其是她看到拍拍给他画的精灵4人组的照片之后,蓝妹妹有了勇气。
蓝妹妹一个人到了格格巫房子,她说自己想恢复成原来邪恶的自己,结果格格巫使出的法力全都被蓝妹妹所吸收,最后蓝妹妹变成了一团泥,而蓝精灵们则合力逃了出来。
当所有人都为蓝妹妹的逝去而难过,手牵着手围着她的时候,不知道是眼泪还是魔法改变了这一切,妹妹重新活了过来。
是爱和勇气让蓝妹妹复活了。
当我们冲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其实根本没有爱和勇气,充斥其中的是我们对各种莫名的恐惧。
不如放下恐惧,学着感恩。
孩子健康地成长,这本身就是就是一件恩赐了。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蓝妹妹。
命运怎么可能掌握在格格巫手里呢?
就像哪吒说的,我命由我不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