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内容来自《第二章 激进的行为主义》
进入拆页前,先阅读下面的一些内容,了解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的概念是由华生引入美国心理学的。华生主张,心理学应只关注行为上的客观资料,而不是研究意识。
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即某一反应(R)通过与某环境刺激(S)联系而得以建立或习得。
斯金纳,一位激进行为主义的主要支持者。同为行为主义的支持者,他和华生的研究有所不同。
P30
斯金纳的学习心理学取向是打算寻找环境变量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换言之,他相信根据环境线索和结果,可以充分理解行为。“线索”的作用是作为行为的先行刺激,为行为的出现设置条件。“结果”是使行为更可能或更不可能再次出现的行为的后果。这样,学习期间头脑内部发生了什么,对理解和描述行为是不重要的。
斯金纳理解学习与行为的取向通常用黑箱险喻来描述(图2.1),也就是说,学习者是一只黑箱,里边发生了什么我们一无所知,但知道黑箱里面是什么对决定行为如何受其环境的先行刺激与后果的控制并不是必要的。
例如,在约逊的例子中,在擦地板时她可能想到了意大利食品,但解释她的行为并不需要推断出这些思想。斯金纳进一步论证说,学习理论只要走上收集行为变化的经验资料的道路就行了( Skinner.,1950),事实上,他甚至认为不应把激进行为主义看作一种理论;相反,它是一种行为的实验分析( Skinner,1974)。
开始阅读拆页前,再说一句,今天的内容有一点点多,如果你的时间不足够,可以阅读完后,只书写拆页四的便签哦。
拆页三
来自《第二章 激进的行为主义》 P31
行为的实验分析
通过系统观察行为并操纵其周围的环境变量,斯金纳开始探索支配学习的定律。他把学习界定为行为的或多或少的持久变化,这一变化能通过在一段时间内观察有机体而觉察出来。例如,假设某一组织的办公室主任每天登录一次办公室的内部网,过了一段时间后,她浏览电子邮件的行为频率增加到每半小时左右一次。从对其行为的观察中,可以认为,办公室主任已习得了有规律地经常浏览电子邮件。
(一)应答行为与操作行为
斯金纳区分了两类行为:应答行为和操作行为,后一种行为吸引了他大部分注意。应答行为由巴甫洛夫在其著名的经典条件作用实验中进行了研究,是指因对刺数做出反应而不由自主引出的行为。巴甫洛夫的狗看见食物就分泌唾液就是一例。又如儿童对很响的噪音的惊吓反应。相比之下,操作行为是只由有机体做出的行为。斯金纳认为所有的有机体都有内在的主动性,可做出作用于其环境的反应。大多数行为就是这种类型,小鸟在草从中啄食昆虫,马戏团的动物在马戏场上表演,学生在课堂上举手,这些都是操作行为的例子。
(二)强化的相依性
为理解为什么某些操作行为表现了出来而其他的则没有表现出来,斯金纳认为应在行为与其周围环境事件的关系中来看待行为。也就是说,我们应当查看行为的先行刺激与后果。虽然先行刺激设置了反应的情境,但反应是否会再次出现,其决定性的因素是反应的后果。例如如果一只狗的鼻子凑近蜂巢去嗅却被蜇了一下,那么,可以肯定,狗对于重复这一行为是很害怕的。于是,斯金纳提出了如下的S-R-S基本关系:
S —— R —— S
(辨别刺激) (操作反应) (相依刺激)
这一关系提供了导出所有操作学习定律的框架。由于相依刺激的性质决定了对反应的影响(或者受到强化,或者消失),斯金纳便将这一学习原理称为强化的相依性(Skinner, 1969)。
强化这一概念是斯金纳行为主义的核心,最初是由桑代克以效果律的形式提出的:
当在某一单一情境与某一反应之间建立了可修改的联系并伴随满意的结果时,联系的强度就增强。当形成这一联系并伴有令人憤怒的后果时,其强度就受到削弱。(1913,p.4)
简单讲,如果行为受到奖励或强化,它就更有可能再次发生。同样,如果某一反应的后果令人讨厌,则该反应不大可能再次发生。这样,为理解学习,我们必须寻找已发生的行为变化并决定什么样的行为后果导致了这一变化。例如,在狗的例子中,将鼻子凑近蜂巢去嗅的后果是令其讨厌的,因而它就学会了不再那样做。
「I,重述知识」行为的试验分析
简述应答行为和操作行为,以及强化相依性原理。
答:应答行为+操作行为+强化相依性原理
1.应答行为:受外界刺激,自发的、不受自主控制的做出行为反应的过程。比如:跑完步心跳加速的本能反应。
2.操作行为:有机体根据外界刺激,自主的做出关于环境的反应的过程。比如:跑步过程中,根据心跳情况,选择加速或减速。
3.强化相依性原理:当操作行为受到奖励或强化时,该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将加大;反之,当操作行为受到打击或削弱时,该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将变小。比如:当拆书帮助自己缓解了焦虑时,我们便会更加想要拆书;相反当我们拆书一直受挫,不仅没有缓解焦虑反而不断被打击时,我们便会减少拆书的频次,甚至选择放弃。
拆页四
P34
增强反应:正强化
正强化是指相依于某一反应的强化物(满意的刺激)导致了该反应的增强。正强化的几个例子已经讨论过了。收到电子邮件强化了办公室主任对内部网的使用。表扬和放假强化了约翰逊每天完成擦地板任务的行为。在课堂上,在家中,在社会情境中或在工作中,可很容易地观察到正强化的其他例子。例如,训狗师用狗喜欢吃的食物强化狗的“注意”行为;雇主用支付奖金的形式强化雇员在装配线上超额完成工作的行为;我用巧克力强化我丈夫每周清洁浴缸的行为。但所有这些例子提出的一个问题是,到底什么可以作为强化物?对给定情境,我们如何决定选择哪个强化物?
(1)强化物的类型。初级强化物的强化价值是在生物学上决定了的(图2.3)。例如,食物是所有活着的有机体生物学上的需要,饥饿的动物会表现出各类行为来得到食物。在著名的斯金纳箱( Skinner,1938)中,被剥夺食物的白鼠学会了按压杠杆以便带动食盒放出小的食丸来。虽然初级强化在人类的学习中并不起广泛作用,但已证实它在某些情况下非常有用。沃尔夫里斯利和米斯(wolf, Risley,&.Mes,1964)报告了使用几份食物来强化一名自闭症男孩戴眼镜的行为。
在解释人类学习时更重要的是条件强化物的概念。条件强化物是那些通过与初级强化物相联系而获得强化价值的刺激。这样,它们通过条件化而具有了强化作用。条件强化物的例子包括金星、钱和表扬。表扬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条件强化物,因为它不像钱或棒球卡那样是可以储存起来或用来兑换的有形的东西。因此,它被称为是社会强化物,并已证实对人类的行为有巨大影响。例如,路德维格和梅赫( Ludwig Machr,1967)证实,在体育课上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做简单的表扬,结果学生对自己做出许多更积极的评价。同样,心理学学者发现,当杂货店的收银员对顾客说“请记住系上安全带。要知道[商店名]也关注你们的安全”,则安全带的使用率戏剧性地增加了(J. Bailey,个人交流)。
(2)强化物的相对性。在回顾正强化影响行为的条件时,普雷马克(D.Prehack,1959)证实,学习者已有极大兴趣从事的行为可被用来强化低频率的行为。这种将高频率的行为相依于低频率的行为以便强化低频率行为的程序被称为普雷马克原理,它只是一种正强化并被父母们在很多地方成功运用。“只要你做完家庭作业(低频率行为),你就可以看电视(高频率行为)”。
(3)选择强化物。普雷马克原理很好地说明了需要观察学习者以便决定哪种强化物可能是最有效的。在普雷马克原理中,存在一种选择强化物的经验基础:起强化作用的行为是观察到的学习者经常表现出的行为。在其他情况下,这通常是一个在所观察到的行为基础上进行合理猜测的问题。年幼的儿童看来喜欢彩色的张贴画;当给予机会时,士兵喜欢离开军营;许多成人看起来努力工作,或者去完成额外的工作,其目的是为了挣更多钱。这些都有可能起到有效强化物的作用,但只有选择一种——不管哪一种,只要看来最适合于给定的学习者及所强化的行为并应用它,才能有把握地确定其效果。如果它起作用,就使用它,如果它不起作用,就换另一种。
(4)引出已习得的行为。有时,只有当以某种方式引出习得的行为时,这一行为才能表现出来,并能对其进行强化。办公室主任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她阅读了发给她的电子邮件,而且在培训期间已学会了如何发送电子邮件,但她并未发送任何电子邮件。为引发她的适当反应,部门经理从另一个地方给办公室主任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要求立即回复。这就是辨别刺激。由于只能通过电子邮件来回复,办公室主任就回了一封信,提供了所要求的信息。她的反应很快被部门经理的如下回复所强化:“谢谢你提供的信息,很有帮助!”
「I,重述知识」选择强化物的元素
在增强行为的基本原理中,选择强化物有哪些关键要素。
答:整体有4个关键点
1.选择前提:明确强化物的概念、含义与类别。强化物是指导致反应增强的物体,包含初级强化物和条件强化物(也称为社会强化物)。
2.场景判定:观察主体特点,包含学习者的常见行为、行为合理猜测、学习者常见环境等,分析特定空间内、时间段内,这些内容的特点,总结规律。
3.做出选择:根据场景判定选择最适合的强化行为,可独立于强化行为之外,也可使用强化物内部要素,比如,为了强化孩子做作业的频率,可以通过奖励零花钱(独立于强化行为之外的条件强化物),也可以通过奖励玩游戏时间(强化物内的高频行为)。
4.设计方式:针对非易显行为,根据场景特点、主体特点,设计对应方式的行为,从而引导主体发出行为,并对行为进行强化。
「A1,激活经验」过去的强化实例
课程中,用获得积分从而获得奖品的方式,激发学习者发言。
生活中,在家里公开表扬孩子,强化孩子承担洗碗的行为。
请回顾你工作中或者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写出一个实例,并结合你的「I便签」,对这个例子中的强化物进行分析。
答:实例+强化物分析
1.实例:
在上小学的时候,我很喜欢吃方便面。然而爸爸妈妈都说方便面很不健康,所以几乎不让我吃。于是,我和爸爸约定了一个承诺:期中或期末考试如果可以考试考到年级第一,就带我去店里,随便我挑吃的。
到现在都记得拿到成绩单,看到写着“第一名”时的那份喜悦。整个人都要飞起来了,感觉商店都是我的,趴在柜台上,一会指指这个,一会问问那个。
这个多少钱?
这个有什么料?
这个呢,好吃么?
我要最好吃的,最贵的……
当将大大的一包最贵的方便面捧在手里的时候,中午午休的时候都是喷香喷香的。有时会舔一舔,有时会掰碎一点点细细咀嚼,有时会挑出一大块丢进嘴巴疯狂大口喷呲喷呲咬……
其实,为了拿到年级第一,付出了很多努力,比如晚上天都黑了别的小伙伴都回家吃饭了,我还在坐在外面的板凳上坚持要写完作业才回家;比如周五放假回家会坚持熬夜写完周末的作业才睡觉。但是,现在看来令我印象更深的不是付出了哪些努力,而是童年里,那一包包方便面躺在柜台里鲜亮的色彩、捧在手里眼睛发光的喜悦、放进嘴里咀嚼笑容绽放的满足。
2.强化物分析:
①选择前提:爸爸为了鞭策我学习,想到了用我爱吃的方便面来鼓励我,运用了强化物原理。
②场景判定与做出选择:爸爸知道我喜欢吃方便面,同时他自己不希望我经常吃,而他又希望我能在学习收官时取得优异的成绩。为此,利用方便面来刺激奖励我,正好一举多得,很适合促进我努力学习。
写便签 20190416 13:56-15:05 pm 共计耗时69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