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武志红老师提出“巨婴”的概念,让很多人记住了“原生家庭”这个词。
很多人看了书,会有一点点怨念,怪不得我今天的不如意,原来是中了原生家庭的毒。武老师的观点有一点值得探讨的是,他认为这很大程度是中国的愚忠愚孝文化带来的影响。
而我对此一直有困惑,“巨婴”是国人特色还其实是全世界都有的现象?
最近看到一本书《不成熟的父母》,倒是很好解答了我的困惑。
原来全世界都有不成熟的父母。
2
我们本应该知道,一个人是否成熟并不看年龄,是看他能否控制自己的言行。
不成熟的父母的言行,往往会深深伤害自己的孩子。有人说:父母不成熟,养孩子就是造孽。
比如:
【1】情绪型父母
情绪型父母自己也是个孩子,当他们情绪崩溃时,他们会带着孩子一同去体验那种崩溃状态:绝望、愤怒和憎恨。
想起很多国产片子里的妈对着孩子哭诉:你爸爸就是个没良心的,你永远也不想相信任何男人!
【2】驱动型父母
驱动型父母看起来是最正常,但他们总想控制孩子的选择。
有手段的驱动型父母会选择性赞美和促进自己乐于看到的孩子的做法,而不是发自内心接受孩子独特的兴趣和生活道路。然后他们会巧妙用各种手段逼孩子做他们觉得应该做的事情。
这种父母在中国似乎更多,各种虎妈,好像都中枪。
【3】消极型父母
消极型父母简单说就是逃避父母应该承担的责任。他们会对孩子很好,但是当孩子面临真正的麻烦,比如施暴,虐待,欺凌,性侵犯,他们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孩子。
有的消极型父母会在家庭遇到困难的时候,选择玩消失,这会让孩子非常受伤,最重要的父母尽然会抛弃自己。
说起来那些爱离家出走的男人或女人,恐怕都很容易用逃避回避问题,结果让孩子赤裸裸面对过大的压力。
【4】拒绝型父母
拒绝型父母不让孩子接近自己,他们回避亲密感情。他们的孩子习惯父母以自己想法为中心,长大后往往很难开口请求帮助。这反而让他们未来事业和生活中遇到种种麻烦。
如果孩子遇到这样的父母,会变成怎样的人?请继续看。
3
我们本应该知道,一个人是否成熟并不看年龄,是看他能否控制自己的言行。
不成熟的父母的言行,往往会深深影响自己的孩子,孩子为了学会和不成熟的父母相处,会发展处两种模式。
【1】治愈型幻想
孩子会用幻想暗示自己“要是....就好了”,他们用幻想教自己乐观面对的童年的痛苦,幻想只要自己忍过现在的痛苦,以后会有人爱,有人关心,这种幻想激励着他们前进。
有治愈型幻想的孩子长大后,往往对自己投入情感的人映射了童年的幻想,你一定是我要找的那个人。
一旦发现这个人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就特别失望。
【2】角色型自我
有的孩子发现自己和父母沟通很困难时,会用虚假的自我来代替真实的自我,来和父母沟通。
比如孩子会想:如果我做出牺牲,别人就会赞美我,爱我。又或者,无论如何都要让他们注意我。
有些孩子角色转化很成功,有些孩子就选择了消极型的角色。如果扮演的角色不是你真实的自我,那么孩子长大后会害怕别人发现自己是一个“骗子”。
不管是哪种情况,孩子会发展出两种生活模式。
一种是【自我掌控者】,他们积极主动,热爱学习,善于反省,把生命中的挑战看做是锻炼的机会,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让未来变得更好。他们会本能承担独自解决问题的责任。
一种是【外物掌控者】,他们往往不经思考就采取行动,不会进行反思,把责任归咎于其它人或环境。他们要么缺乏自信,要么拥有夸张的自信,他们终于变成了他们父母的样子。
在这本书里面,对两种风格的孩子讨论非常有趣,让我看到很有趣的一段话是这样解释中年危机的。
自我掌控者在过度紧张或孤独的时候可能会采取外化的应对方式。过于牺牲自我的自我掌控者,有时会通过婚外情来减轻自己的压力。他们对此感到羞耻,并害怕东窗事发,但他们难以抵制这些诱惑。
这本书自信写到,如果你是一名自我掌控者,你乐于搞清楚自己,你会更喜欢这本书的冷静分析。
那么,你觉得你会对这本书感兴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