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那一刹像是开刀,凡是开刀的场合照例是应该先用麻醉剂,使病人在迷蒙中度过那场痛苦,所以离别的痛苦最好避免。一个朋友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我最赏识那种心情。——梁实秋《送行》
家里还剩两袋鱿鱼干,其中一袋比较新鲜,可以烤,不大新鲜的只能煲。
爹说先煲这袋,那一袋留着烤,孩子喜欢吃。
娘说这两个袋子很像她分不清,问我记不记得哪一袋是新的。
我说我现在还记得,但下一次可能就不记得了,我做个记号吧。
其实过两天我就离开家了,鱿鱼不好放太久的,不管是哪一袋我应该都是吃不上的,可我们都佯装不知道。
这可能就是我们吧,用恒久的方式过着离弦的日子,活了很久却仍旧是不熟练。
我以前告诉一元,和对象的每一次分别,都要高高举起双手,大力挥别,就像举着两把砍刀斩断缠绵,把彼此共享的光阴和属于自己的生活严格切开,会比较幸福。
一元说好中二。
而我没有对象,我也没有想过是不是真的可以做到。总之和家里人的分别是做不到的,长到这么大终于明白过来梁实秋为什么说“你走,我不送你”。
和家里人的分别最是不愿意大力挥手的,最好连再见也不要说,我们继续佯装是上班上学,晚饭时候就会回来,而不是下一次法定节假日。
送行的场景就是开刀,可我们都不懂去规避,我们遵循着古老的惯习,仍旧是很不熟练地捋着万千别绪。
当我看着厨房里的我娘,我觉得我将来不可能成为一个母亲,我想我拿不出这么多的爱,和慷慨,和照顾,给一个什么都没有做对过,却依然要索取爱和慷慨和照顾的人。我根本拿不出。
听说父母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亲子的关系是一种相互给予,孩子的存在就是幸福感的来源。
可我自认并不是个令人高兴的人,说到令人高兴,可能要追溯到中学之前,10岁的时候,我在客厅里追着小狗跑,后来变成小狗追着我跑,我借着灵长类的优势登上了椅子,小狗不甘示弱地直立了起来,可它直立才有椅子边缘那么高,爪子没抓稳,便直挺挺地仰摔在地,看着十分可乐。当时我和我爹都笑了。
喏,我要和小狗配套,才是令人快乐的。
去年暑假,爹说要从友人家带回来一只金毛。我起初是很高兴的,也很期待。因为家里很多年没有养狗了,这些年我曾提出过要养,被娘以“你说是会照顾狗吃饭拉屎可到头来还不是我在管”为由否决了。
可冷静之后我考虑到金毛长大后体积庞大,家里又没有院子,活动不开,金毛掉毛也很多,而我又整半年整半年地不在家,平日里家里要是没人,它可能会拆房子,而且到头来还要我妈去照顾它吃饭拉屎……
于是我就跟爹说了。就没带狗回来。总觉得爹是有些失望的。不是为狗,是因为我长大了。
我也觉得,一个大人,是一点都不可爱的。
有那种可爱的大人,不是蠢也不是幼稚,但就是很可爱,也很得体。可我不是。
我唾弃自己,不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也成不了被期望的人。
其实我也不知道,对于父母来说,他们会有多么殷切地怀念孩子小的时候那可爱的样子,我不知道孩子长大了是不是真的令人落寞,我都不知道。可我也什么都没有问过,自顾自地活着,还自以为凌凌乱乱地写出来就能排解心里的愧,可越写越是深不见底。
依然难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