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上文,我们聊到了潜意识以及潜意识的重要性,也聊到了不管是成年人也好,还是未成年人也好,我们的行为都会被内在的,那个没有被我们意识到的大脑——潜意识在制约。如果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调整、梳理孩子内在的潜意识信息,让孩子自动、自觉、自发地爱上学习,对学习开始感兴趣,愿意去学习,那么是不是就可以帮我们更容易、更轻松的达成家长想要的教育结果,对吗?
问题来了,我们该如何调整、梳理孩子的潜意识程序呢?我们可以怎样做呢?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我们还是首先要分析一下,孩子的潜意识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也就是,我们教育孩子,究竟要给孩子教什么?给他植入怎样的潜意识信息。
大家可以体会一下,比如说,一辆正在行驶的,有目的地的汽车,为什么会在没有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停下?就像孩子的学习,孩子是“汽车”,学习成绩是“目的地”,为什么很多孩子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就放弃学习了呢?就不学了呢?就厌学了呢?有几种可能性呢?
第一种可能性,油箱里没有油了。车,必须要给它加油,它才能行驶。汽油车,你加柴油不行;柴油车,你加汽油没有用。因此,对于车来说,你要想让它动,就必须要给它一个它想要的一个能量,适合它的能量,你给它,它才能行驶,它才能动;你不给它,你怎么做,它也不动。所以,车,有它内在的一个动力。
人也是一样的,人,也有他的一个内在的动力,潜意识当中有一个动力,这个动力是什么?举例来说,早晨,你为什么会起床?你起床的背后一定有动机;你为什么到这个公司上班?你到这个公司来上班,行为背后一定有动机;你为什么谈恋爱?谈恋爱这个行为的背后,你也一定有动机……如果背后的这个动机得到了满足,你就开心、快乐、有满足感;得不到呢?你就会天天琢磨如何满足它,不满足就难受。每个人的动机都是不一样的,成年人与孩子的动机更不一样,所以很多家长不理解,为什么我觉得对的事情孩子非要跟我反着来,为什么我觉得错误的事情,孩子偏偏非要去做,非要走弯路。这就因为,人不同,看待问题的方法、角度都不同,所以推动这件事情背后的成人也好,孩子也好,他的动机是不同的。
第二种可能性,车走的好好的,走着走着,哎,路被封死了,走不过去了,什么搞错了呢,导航错了,对吧?导航把方向整错了。如果导航给我们指上了高速,你会发现,那就是一马平川;指错上了县道,就会发现曲里拐弯、坑坑洼洼的不好走。
实际上,我们的潜意识当中有一个信念,就是为了满足我们做一件事情背后的动机,我们的潜意识就会自主自发地考虑,怎么做能快速得到我们想要的。我们有一个心理的预期,一个预测,一个信念,我们相信,走这条路得到的快,我们就会选择这条路;我们相信,走那条路得到我们后面想要的那个结果更快,我们就会走那条路,而,到底路是对的还是错的,当时的你其实并不知道,这只是你的一个判断,你只有做了之后才知道。可是做了之后,往往有些事,你的努力就白费了,而有的呢?可能就很容易得到。是什么问题导致呢?就是潜意识中存在的这个信念导致的。
也就是说,在你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实际上存在一个类似于方向盘的,这样的一个工具。比方,都是一样的宝马车,一辆走山路,坑坑洼洼的,可能要走10个小时才能到目的地;而另外一辆选择了一条高速路,只需要1个小时就到达了目的地,车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他们到达目的地的速度差了10倍呢?原因就是,一个车的司机,他的信念选择了这条路;另一个车的司机,他的信念选择了另外一条路,所以,走的路不一样,达成目标的速度就不一样。作为一个家长,你的信念决定了你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你的方法对了,事半功倍,反之,你相信的方法错了,出力不讨好。
第三种可能,假设这辆车本身是有油的,内在动力充沛;路也是对的,高速路,路也很平坦,很好走,可是,车爆胎了,轴承坏了,这辆车还能不能到达目的地呢?自然到不了了。为什么?因为车坏了,车本身运动的能力不行了,没有了。所以,在潜意识中,如果我们想要完成某件事情,还需要第三个条件,就是能力。
比方说,一个脑瘫病症的患者,他很想达到一个他想要的结果。他相信,只要我能站起来,走到那里去,就可以得到我想要的。可是他脑瘫了,躺在床上就是起不来,所以他仍然达不成自己想要的结果,为什么?因为他这部分的能力丧失掉了。
再比方说,兔子和乌龟百米赛跑,它们走同样的路,信念都是一致的,要赢,目的目标也是明确的,冲过终点就可以,可是呢,兔子的速度是乌龟的10倍,兔子跑完100米,可能只需要10秒;乌龟爬完100米,可能需要一下午。为什么不一样呢?因为他们的能力不同。因此,同一个家庭,同一对父母,出生的孩子们为什么也不一样呢?因为他们擅长的领域是不一样的,擅长的能力是不同的。
所以,今天我们聊了驱动潜意识的三个条件:第一,动机,我为什么在乎这件事情,这件事儿为什么非做不可?第二,信念,我相信怎样做可以更快、更好、更省力、更方便、更利我的达到目的,完成这件非要完成、不得不完成的事情。在这里注意哦,是利我,对我自己有利,而不是利他,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也是通过潜意识的利我思维在教育孩子,我怎样方便,怎样省事儿,怎样省力,就怎样教育孩子,同样,孩子也是受潜意识控制的,他也在使用利我的思维在被动地接受教育,怎样可以方便、省力、省事儿、不挨骂、不挨打、不用被责罚呢?第三,能力,我能否胜任。
我是专门研究未成年人学习心理状态的麒麟爸爸,如果各位朋友觉得我们的文章对于大家教育孩子有帮助,还请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按钮,如果有孩子成长教育的任何疑问欢迎私信咨询,谢谢大家!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