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段子是这样讲的,一个外星人被空投到成都,马上就有人召唤三缺一,分分钟被安排在麻将桌上,可见四川人对麻将的热情已经到什么程度,可以跨太空约战。
段子是编的,在真实的世界,四川人对麻将的热情和段子中讲的不相上下,可以冲破理性,不讲逻辑,让人看不懂。
话说,几个四川人相约去三亚看海,结果在酒店打了三天三夜麻将。
我把这个事情讲给朋友听,这位朋友非常不理解,他说这不符合逻辑,去三亚旅游,应该去看海,不可能打麻将。如果选择打麻将,就在成都打,不香吗?还跑那么远,非要去三亚的酒店打。
这引出一对哲学概念,应然和实然,在法学中也经常被讨论。
01应然是一种价值判断,实然是一种事实判断
应然:指事物应该的样子,应该达到的状态或样子。
实然:指现事物现实存在的实际状态或样子。
刚刚这位朋友判断去三亚旅游,理应去看海,这是应然层面的问题。
而这伙四川人在三亚的酒店打了三天麻将是实际发生的,这是实然层面的问题。
四川人在麻将面前的举动,让这位朋友不能理解,陷入内心冲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应然和实然混淆,即使是闲谈,也会陷入傻傻分不清的泥潭。
一方强调实然,坚称事实就是如此,我们要尊重现实。
另一方强调应然,嚷嚷着事情应该是怎么样才对。
下面是讨论实然与应然问题的经典对话。
问:“应不应该支持同性恋?”
答:“不应该,因为同性恋从来就不是被提倡的性取向。”
这就是问答双方讨论问题在应然和实然的层面错开了,问者想讨论的是我们应不应该改变现状,答者说的是现状就是这样。
应不应该是一种价值判断,实际是什么样是一种事实判断,两者各有各的意义,但我们往往只强调其中一方面,陷入冲突。
02强调实然时,问自己是事实便对吗?
很多时候我们在探讨一件事应不应该的时候,总有人给我们讲过去的事实。
比如在讨论男女分工的问题时,有人就会强调从古至今都是“男主外女主内”,在讨论某个现象是否合理时,一个万能句式“存在即合理”。
从古至今“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存在即合理”这句话仅能证明这样的分工的起因是有迹可循的,或许是因为在狩猎时代这样的分工在应然上是好的,所以人们在实然上就开始这么做并一直这么做,但是这并不能代表应然上它在今天还是对的、好的、值得追求的。
在《思辨力35讲》中作者庞颖,打了一个比方很贴切。
比如羊遇到栏杆就会跳过去,这个在应然上是合理的,实然上是真实发生的。但当羊形成习惯之后,就算把栏杆移除,羊还是会跳,这个是实然上真实发生的,它有历史的原因,也有习惯的原因。但在应然层面上,羊在没有栏杆的时候还跳,这是愚蠢与错误的。
把自己想象成那只羊,当你再次跨越栏杆时,应该多问自己一句,以往的事实还对吗?
相反,有人老是强调一件事应该怎么样,以致于忽略了事实。
03强调应然层面时,问问自己尊重现实了吗?
回顾我们的成长过程。
父母老师教育孩子常说:“你要做个正直的人,坚守内心的善良与正义。”
这些普世的价值观当然没错,但是当一味强调,社会应该是怎样的,无疑给自己编织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理想世界,一个充满公平、正义与和谐的乌托邦。
许多人学了一堆应然,觉得世界应该怎样怎样,社会应该怎样怎样,人们应该怎样怎样,满腔热血地想要去改变世界,怀抱应然走上社会,却发现寸步难行,自己惨遭“毒打”,被现实一次又一次按在地上摩擦,变得愤世嫉俗。
人到中年还是一个老愤青,把自己包装成一个有道德洁癖的人,束之高阁,与社会格格不入,还给自己贴上理想主义者的标签,诟病社会污浊不堪。
世界不是理想中干干净净的世界,世界有自己真实的样子。当自己预想的世界应该的样子与现实冲突时,可以弱弱地问一句:自己尊重现实了吗?
当然也不必矫枉过正,完全投入到现实的那一边去,彻底变成一个纯功利主义的人,丢掉了理想。
04如果把应然和实然比作两颗药丸,一定要同时服用
应然与实然完美重合的情况很少,它们之间似乎总有一条裂缝,这条裂缝似乎也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强烈实然时,一定要反问自己,是事实就一定对吗?免得陷入前文所述那只羊的愚蠢境地,拆掉栏杆,还跳跃通过。
强调应然时,一定反问自己,尊重现实了吗?免得被理想蒙蔽了双眼,看不清现实,掉入虚无的理想主义陷阱。
如果有这样一位心存善念的医生,他一定会同时伸出两只手,左手是“应然”这颗药丸,右手是“实然”这颗药丸,必须同时服用。
同时服用这两颗药丸,意味着在追求世界应该是怎么样的,同时面对现实,尊重事实。
在人生的旅途中,应然如同璀璨的星辰,为我们指引方向,探索世界;而实然则是脚下的坚实土地,提醒我们尊重现实,勇敢面对。
让我们以应然为灯,照亮前行的方向;以实然为路,迈向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