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一节初中语文公开课,是散文《紫藤萝瀑布》赏析课。过程中有一个让听课的我印象深刻的环节,老师给学生提出要求: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紫藤萝和“我”各自“不幸”的句子或者词语。
“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很多学生划记了这句话来形容紫藤萝的不幸。学生问老师,什么是察言观色?老师说,察言观色是指观察别人说话或脸色,揣摩别人的心思。
原来“察言观色”对应的是“不幸”。
越是聪明的人越是敏感,对很多情绪敏感的人来说,察言观色几乎成了本能。敏感就是缺乏安全感,敏感就是保持谨惕,敏感就是对别人的善意和恶意保持一种“ging!(大脑开始竖起盾牌,身体teng准备起跳)”的东西。
我很喜欢与敏感、谨慎、察言观色对立的一个词,钝感力。钝感力是快速忘记不快的能力,钝感力是坦然面对流言的能力,钝感力是对表扬甘之如饴但不得寸进尺的能力。钝感力是叫你足够聪明。
在社交关系中,学着培养自己的钝感力,从不刻意去观察别人的情绪和期待开始。足够不在意别人的想法,才能挖掘出自己的真实情绪和期待。
如果你嫌弃“活出自己”已经被说烂了,太俗。那就换成: 大雨里,百鬼夜行,我们混在其中,要比鬼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