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90后,相信跟我同龄的人都会很怀念小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网络只有童真的日子。
那时候只要回家不学习,父母总会责问,为什么不学习?而当你一旦拿起书本开始学习的时候,他们也不会问你读什么,看什么,总之,那时候都会认为,学习总没错。
在知识匮乏,非终身学习的年代,没错,学肯定比不学好;但是,近几年,知识开始爆炸,每个人都需要学习,“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比“学了就好”更重要。
除去我们知道的一些经典,现在出书的人太多,碎片化的知识也源源不断进入我们的信息通道,很多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怎么筛选这些知识与信息。
很多人还处在低阶段的读书水平,认为只要读了一本书,就比别人多学了些书本的内容。
在这里要提到一个概念“认知效率”,也就是认知收益与时间精力之比。什么意思呢?同样的认知资源投入,会有完全不同的回报,这就是认知效率不同。
其实我们通过手机上很多APP可以发现,这几年不断出现了很多牛人,他们动不动就出了一本书,或者有一些自己的培训课程,我们惊讶于这些牛人出现的同时,更加好奇他们是如何懂得这么多的知识,其实这些并不是他们上知天文下至地理,而是他们懂得在最精华的资源上,以高出很多倍的认知资源来学习。
所以,其实提高认知效率最有效的工具就是“极强的目的性”,也就是要功利性的读书。
首先知道自己为什么读这本书,怎么样读这本书更高效,像我们关注的很多公众号文章,很多都是标题党,用哗众取宠的标题吸引读者,然后打开读完之后发现一点用的都没有,对于这些毫无用处的内容,我们要学会识别,这样的话会节省很多不必要的阅读时间。
其次,要合理的配置资源。根据认知目的的不同,设定不同的目标,分配不同的资源。阅读可以分为很多种,娱乐性的,知识性的和心智提升等等,对于像娱乐性的阅读,读完之后对自己的脑力与认知力一点帮助都没有,我们就要学会分配尽可能少的时间,而对于提升心智与学习能力的,我们就要分配更多的精力与资源,不要觉得这种方式很痛苦,要根据自己的长远目标做出合理的判断。
最后呢,不要盲目的抓住一本书就开始从第一页读,读之前要学会选书,磨刀不误砍柴工,根据书评,例如豆瓣,或者好书里的作者推荐,学会挑选一些有用的书,看书的目录与重点章节,学会在脑子里组织框架,这样比你一字不拉看完一本书有用多了。
学会在这个时代功利性的读书,总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