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宝贝:
今天翻开我的“趁早”年度日历本,发现从18号到20号,这十天都是空白的。
然后我努力的想这十天都做什么了?除了吃饭、睡觉、看微信和qq的消息,还做了什么有价值的事情呢?让我非常失落的是:我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也想不起来。
很深很深的失落,甚至怀疑:过去几天我活过吗?
吃饭睡觉是为了活着,但是活着肯定不是只为了吃饭、睡觉和接收消息啊。
所以你告诉我:每天“记录”做的事,产生的想法和情绪,真的是非常重要的。
哪怕有一句话的痕迹,也是活过的证明。
我就来记录一下今天的收获吧,按照收获大小排序。
收获1.学习是终极目的,不是手段。
今天听了万维刚的“精英日课4”对《恍惚在思考》一书的解读。
这是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学者泽娜.希兹2020年5月26日出版的新书,《恍惚在思考中:智识生活的隐秘乐趣》(Lost in Thought:The Hidden Pleasures of an Intellectual Life)。
这本书论证了一个命题:如果学习本身是目的不是手段会怎么样?通过推理,证明学习不是获得名利、声望、物质的工具和手段,学习本身就是人生的终极目的。
什么样的事情是终极目的?条件是它不是为了别的目的的手段,必须是高级的、正常人可以做到的。
任何事物有两种价值:内在价值和使用价值,内在价值是自己定义的价值,使用价值是被别人评判的价值。两者是有冲突的。
使用价值一定会被“物化”、“工具化”,使用价值越大,与“人”越背离,因为只有人才有“内在价值”,
除了学习之外,人有很多欲念:挣钱、娱乐、出名、获得别人认可、听流行音乐,这些不能是终极目的吗?答案是:不能。
因为学习的方向是:
从特殊的事例,到一般的规律;
从幻想和错觉,到现实和真相;
从外表的丑陋,到深层的美丽;
从上面的暴力,到底层的平和。
这样的方向让人内心平和、宁静、富足,让人有力量直面一切残酷和可怕的真相。
除了学习,其它事情都不能实现这样的方向。
一个人通过阅读经典了解了人性的复杂之后,那些人物性格简单的偶像剧就无法让他觉得有趣;
一个人通过阅读学术著作欣赏到逻辑严谨的论证之后,那些逻辑混乱语句不通的网络文章就无法让他读下去;
一个了解了东西方哲学思想,古今中外的历史发展,对于那些强词夺理式的一面之词就无法引起他的兴奋或者愤怒,他会一笑而过,不予理睬。
一个把学习当做目的的人,是内在被滋养,越来越有尊严和内在价值的人。
收获2.阅读《写好论文》第一节:选题概念与关键要素
论文包含四个要素:研究视角、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
研究视角:理论视角。包括理论、假说、概念、关系、框架等。依靠积累获得。
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法、质性研究法、混合研究法、思辨研究法。依靠练习来掌握和运用。
研究对象:依靠观察获得。文献阅读、日常生活观察、对研究材料的省思。
研究结论:依靠思维获得,需要科学的逻辑论证。
收获3:指导本科生毕设。
晚上开了毕业设计组会,同学们汇报了自己的查阅资料情况。比我预想的要好一些。看来要充分信任学生有能力进行科研工作,未必需要老师一点一滴的指令性指导,那样做也未必是好的。
今天的收获就这些啦,希望你每天也有收获。
珍珠
2021.1.28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