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的语言》阅读笔记
在这本书的第二章节,看到的是类似日记的记录,在这些零碎的日记中,记载了这位语文学者的所目睹的事实和困惑。我开始慢慢读懂这部书中所呈现的场景,这些场景的发生时间已经距离现在将近80年,这些场景的发生地距离我所处的位置将近1万公里,时间和空间都能证明这些事实与我的现在不会发生任何关系,但从个人的经历而言,这些事实一直延续着,这些事实中体现的相同性完全可以贴合。时间和空间不能构成分别的标签。
在这本书的第三章节中,节日和庆典出现了。如果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节日和庆典是人类文明集成的体现,也是文化产生的结果。但是这样的理解还不够,节日和庆典还有另外一层含义。我似乎想的更为长远了。
在近日的《维京传奇》这部影视剧中,我看到了一段有关于维京人的节日和庆典的情节。在这一段中,向维京信仰的奥丁诸神庆典的高潮是----用活人来献祭。自愿献祭的男人一一躺在祭坛上,被维京国王一一割断喉咙,每个人的鲜血要全部流尽。周边的勇士一一观看死亡的来临,因为奥丁神在那一刻同在。这样的献祭是与节日相关联的,死亡是自愿,也是庆典的高潮。但是作为观影人,我不得不说在原始的信仰中,这种弥漫着死亡气息的庆典对于那时的人来说是欢乐的。这种场景在梅尔吉布森的一部电影中也曾体现过,那时一部关于玛雅文明的想象,却有考古的证实。
节日与庆典在人类社会进程中,欢乐与纪念成为主题应该不是很久远的时间才发生的,不能忘记人类在蛮荒时代甚至是近现代,也会把血腥和野蛮作为节日和庆典的内容之一。在这位语文学者的笔下,可以清晰的看到日子是如何被权力胁迫和肢解的。在纳粹的日历中,每一场战争,每一个战士的死亡,每一次屠杀胜利都可以作为节日,而且与节日相伴的是庆典。
记忆是可以抹去的,语言是可以重建的,生活是可以打碎的。信仰可以是魔鬼的。就像在普通的日子里,希特勒的日子就是民众的节日。希特勒的语言就是民众的语言,甚至是希特勒的感冒也是民众的感冒。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一天都可以被赋予一个意义,这个意义由一个人说了算。民众的庆典和狂欢是被定制的,脸上的表情和微笑的次数,当然还有微笑的深度与内心真实的匹配程度均有明确的定义。
这些事实一一出现在我的眼前时,我在想:这些荒诞吗?在这位作者的笔下,他孤零零及心惊胆战的站在狂欢的队伍中,因为周边欢呼的人,脸上浮现的认真和真诚,要远远大于他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