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再爱,还是爱了再吃?》读后
01
今年是我来上海整整第十年。
十年前,我从西北边陲干燥遥远的小城来到位于长江下游海纳百川的东方之珠,为魔都的繁花似锦惊叹不已;记得那年寒假回家,亲戚朋友见面第一句话都是问我:“吃得惯上海的饭菜么?”
当时的我,正沉浸在凉皮、肉夹馍、臊子面的美味中不亦乐乎;头也不抬就回一句:“不习惯,哪有咱老陕的面食好吃啊!”
来沪十年了,除了每年乐颠颠的参与网络上“南北方供暖气”、“粽子是甜的好吃还是咸的好吃”之类问题的争论外,我乐此不疲身体力行的还有一件事,就是向别人安利我家乡陕西的面点和美食。不是有人说了么,我们大西安火车站上那两个字分明就是“面皮”嘛!
对于我来说,一天不吃凉皮(也即面皮)就想的慌;所以,我不得不承认,来了这么多年,我至今还未习惯一日三餐都吃大米饭。
于我这个地道纯正的三秦“关中客”而言,“一日不食面”的习惯已经深入骨髓和血液。年少的时候,一心想要离开家乡那座略显土气灰败的小城,初初来到光怪陆离繁花似锦的大城市,很是迷恋了一段时间精致无比的西式甜点。也曾经因为那句很流行的话---我奋斗了多少年,终于可以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了---多次去各式咖啡厅里感受一下小资的气息。
而如今,年岁渐长,虽然谈不上千帆过尽,但在跨入而立之年后,对于某些浮于表面的东西的热情也渐次消逝。表现在饮食偏好上,路过琳琅满目的西式甜品店时再也不会动不动就挪不动步,取而代之的,是满身风尘之后,母亲捧上的一碗充满了“妈妈味”的热汤。
饮食文化于中国人的意义,不是我这篇小文的篇幅所能极尽探究的;探讨饮食文化的书籍、影视作品、文章也可谓汗牛充栋。李安的《饮食男女》透过普通人家的餐桌透视特定时期台湾社会家庭关系的微妙冲突;《舌尖上的中国》以情怀牌红透大江南北;吴镇宇、余男、江一燕主演的电影《双食记》中,妻子和情人一起用美食报复出轨丈夫的手段令人毛骨悚然……但是,正如《双食记》英文片名“Deadly delicious”所言,哪怕是“deadly”,可是谁又能抵挡得住“delicious”的诱惑呢?
02
所以,食物和人生,本来就有着太密切的关系。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一份真情弥足珍贵,可遇不可求;没有感情可以生活,而人人都离不开一日三餐啊。就像王菲在《蝴蝶》中唱的那样:
“眼泪还没掉下来 已经忘了感慨
就像一碗热汤的关怀
不可能随身携带……”
假如一个宽厚坚实的肩膀不可求的话,那么,冬日里一碗浓郁的热汤就是最暖心的关怀。
所以,我在一看到知乎女神匡靖的《吃了再爱,还是爱了再吃》的书名时,不由得在心底里会心一笑。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食物的地方,也就有着说不清的悲欢离合”
匡靖的这本文集,就是通过“食物的印记”来探究世相人情、挖掘都市男女内心深处的情欲,通过舌头和味蕾感悟人生的一本书。
39个故事中,有些写亲情,《摇滚老妈》、《再见,我和我爹的江湖》读完之后令人笑中带泪,不由得探头看了一眼还在厨房中忙碌的老人;
有些写爱情,各种光怪陆离、各种匪夷所思,但是,这又何尝不是滚滚红尘中的你我所沉迷其中的呢?
有些故事,则带着些许玄幻色彩,《小龙虾之少侠往事》看得我忍俊不禁,不禁也想起了自己曾经少年时夜怀揣过的那个鲜衣怒马、快意恩仇的江湖梦。
03
看得出,匡靖是个极其特立独行、洒脱随性的人,但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她又有着最深入独到的观察和见解,难怪被称为“都市里最洒脱的女人”。书中的彩图插页很多都记录了她“在路上”旅行的背影,有一点洒脱,有一点风尘仆仆,也有一点游戏人间的不羁。
写完这篇文章后,我打开微信,想要放松一下心情,刷了刷朋友圈(之前因为督促自己不能在手机上浪费太多时间,我严格限制自己玩手机的时间)。这一刷,就刷出了好几个晒美食的----晒老公在厨房忙碌的背影以变相秀恩爱的,晒个性餐厅中精巧小菜的---
“交织于鱼汤、椰汁糕、牛舌、火锅、螃蟹等食物中的故事,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情感中的苦涩、等待与迷狂。食欲与情欲的交织,让我们真切地品尝到生活的无奈与孤独,爱情的执着与荒诞。”
好离奇的比喻;但是,真实人生的故事,难道不比书中的故事更精彩吗?
最后,以我最喜欢的羊肉泡馍图片一碗来结束这篇文章吧,醇香的底味,泡的酥烂的馍或者麻花,薄如蝉翼的羊肉片,点缀其间的小葱和香菜。不求人生的路程如满汉全席一样应有尽有、烈火烹油;只希望如这一碗泡馍一样醇厚、暖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