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岁的时候,我看过一颗流星。它告诉我,我最爱的人会离开我。
------《十七岁的那颗流星》
左耳是一个看似正能量其实充满负能量又略带奇葩的故事,就像巴拉为什么叫巴拉一样。我觉得书的结构比电影还奇葩些:每个角色都经历相关联的一串故事,然后用自己的视角说明整个剧本,弥补彼此之间视角的差距,这个方式在正青春的年龄确实很少见。
《十七岁的那颗流星》是《左耳》配的插曲,我在17岁的时候常听,一个轻柔的女声,歌算不上特别好听。这个旋律下的年代,哪里有什么青春,有的只是《三年模拟》和满黑板的知识,还有比不完的别人家的孩子。
那个背景下,17岁感情有点苗头,就会被断定为早恋。然后被判死刑,就算双方都愿意在一起,也会被教导主任拆散。接着就像知青一样被派发到天涯和海角(第一排左上角和最后一排右下角)。也就是说高中甚至到大学没能来得及学会爱情这个技能,就要立刻面临结婚的压力。
但这不意味着,当时的我们就不能潇洒得活着。起码思想上的潇洒还是可以的。比如《左耳》这本书,我看过以后它就再也没回到过我手上,身边的同学如饥似渴的一个又一个借走,最终不知去向。
上课我们根本不听,睡觉和看小说太重要了,甚至超过了美食的意义。读多了书后我们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别抱怨,这年头,有颜有才,才有青春故事。
其实在大家关注清纯的小耳朵和帅气的许弋时,我却一反常态,关注起:蒋皎,巴拉,还有张漾。对,那时候来说都是一些奇葩:骄傲跋扈的白富美,叛逆又待解救的少女,吃着软饭的硬汉。
这奇怪兴趣点也很少有人能懂。好好的帅哥美女不看,好好的纯洁爱情不关心,偏偏对正常的美不感半点兴趣,但是正是这些奇葩,回想起来却觉得反而值得玩味。
其实,不是不感兴趣。那些相敬如宾,互相珍惜的纯洁感情,在我看来一点也不纯洁,因为爱的别名是对伤害的容忍,你要容忍对方做你完全受不了的事,这一点和纯洁,真的,真的一点都扯不上关系。
如果感情用纯洁来定义,等于是在宣告爱人=完美爱情。张韶涵很早就唱过,亲爱的那不是爱情。对,爱情是拧巴的,是折磨的,然后还没有因此关上了心,才有了真正的关心。
我对白富美蒋皎感兴趣的点在于,她居然能一直不知疲倦的和爱人吵架,而且唯一的兴趣就在这里。对这个叛逆少女巴拉则是,她为什么什么都没经历过,却可以假装得很世故,而且还假装得那么好,以至于骗了所有人,也骗了自己。
还有那个明明是硬汉却遮遮掩掩的吃着软饭的张漾,他也明知道靠别人很窝囊却依旧坚持这么做。打篮球时的硬气,救人时的坚决,偏偏这时候不知道去哪了。
过了很多年我觉得自己想通了,越发感觉这是一场阴谋,结果要在好多年后才被点爆。
对于白富美的问题,当很多人在纠结什么高富帅、白富美和屌丝的时候,我就已经对这个话题丝毫不感兴趣了。因为你是什么一点都不重要,当你遇到那个你爱的人,那个折磨的你死去活来的人,你和任何人都一样,难过时候像一条落水狗,得势的时候像一只加菲猫。
所以蒋大小姐哪怕是吵架,也依然活在另外一个世界,那个世界和精力毫无关联。她的小宇宙不需要养料却持续的燃烧着,而且根本没有熄灭的趋势。感情就是她的全部,吵架可以带来男人对自己的无限关注。
对于叛逆的巴拉,我想她心里有某一个特定的理想型,她想成为某个不是自己。但是又不那么确定这个不是自己的谁是谁。这想法在青春期也并不罕见,就像男人那时候想成为金城武、张国荣、梁朝伟一样,也就想想而已。但,这股力量支撑着她摆着辣妹的态度吊着许弋。对,帅哥以前的立场就是这么惨,被辣妹吊着玩,和备胎毫无分别。
她喜欢成熟的硬汉张漾。为了这份喜欢,许弋的喜欢可以狗屁不是。所以她骗过她的朋友,骗过了另一个备胎黑人,骗过自己的男神,骗过了她在乎的人,甚至她自己。
她为自己骗来了短暂的爱情,可惜的是,这份爱情来不及经营就和肚子里的孩子一起随着车祸消失了。但这一切,唯独没有骗过倔强的小耳朵,一个外表看似冰冷,内心却对一切心知肚明的好姑娘。
最后说到张漾,他生下来,就被母亲抛弃,他一直以为这个母亲是帅哥许弋的妈妈,也是自己的妈妈,可惜这条不正确的暗线一直贯穿《左耳》整个电视剧,给他造成了悲剧,最后他开始了张漾的救赎,当然是救赎自己和小耳朵。他生来没有才子的名号,也没有帅气的皮囊,更没有许弋的粉丝团,还没有小耳朵的理解和喜欢。
陪伴他的,有那个绑架他又觉得他够爷们的黑人,和初期的淘宝。感觉他选择依附强者,蒋大家族,是一种硬汉装呆,以萌博大的战略,虽聪明却可怜。
那个年头,淘宝还可以赚不少钱。哪怕他经常被认为是个吃软饭的,但他倔强的坚持自己捣鼓衣服,和自己的老爹开着个小铺,也骑着自己的自行车走街串巷。
但上帝是公平的不会一直连机会都不给你。没有妈妈的男人成为了硬汉,没有任何追求过程的努力,他自然而然的拥有了蒋皎的爱,一个白富美毫无保留的爱。
没有任何追求过程的努力,他却拥有了那个人人都向往却不敢模仿的巴拉的爱,毫无掩饰的爱。
最后,他还拥有了看起来呆萌其实非常倔强的小耳朵的爱,虽然这费了不少劲。可能是饶雪漫的偏心,让这样一个超级篮球手、读书全能、做生意有头脑的学霸,拥有这么多的若隐若现,像雾像雨又像风的爱情。
但是上帝又是公平的,关了门还是要开扇窗夹你的脑袋。爱人对他来说又有这样的一个可怕规律:得到一个,另外一个要么死、要么惨。得到巴拉,就要损失蒋皎,她为他教学楼撒钱,最后绝尘而去。丢掉蒋皎就要损失巴拉,巴拉和孩子一起死于车祸,唯一例外的就是小耳朵,她真的需要打破一切规则,得到一份珍惜。
女配角虽然牛气冲天,但终究也要倒下,留下套着傻白甜光环的女主,女主对自己恨之入骨,但恨着恨着就发现爱上了,对,我发誓我是个好孩子。
想到这里,我突然觉得左耳是一场阴谋:一个正太与萌妹搭配必须解散,一个硬汉辣妹组合势必走远的阴谋,一个强行把熟男和呆萌妹的最终组合拖拽到每个人生命里的阴谋。
如果说那些年,没有想到这一层的自己还是单纯的,那无知确实是是一种幸福。
能坚持自己理所当然喜欢的设定的活着,就是对单纯的守护。而不像某天你突然明白,两个你觉得完全不可能在一起的人好像在一起很久了,这种惊讶会给自己当头一棒。
这次阴谋是一场对单纯的谋杀,书读进去了,人就变成熟了。成熟成熟着,就明白阅读本质上就是一把刀,戳破你认可的固定组合,把本以为对的事几率降到最低,去追求一种看似不可思议的结果。
当足够成熟到理解了:理解对自己来说是个毒药,对彼此却是唯一解药。也就真正熟透了,毕业随之而来。青春就这样提提裤子,快马加鞭,一走了之,年华是封无效信。
这种成熟离理性其实还有至少8年时间的距离。作者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把自己的念头,寄希望于一个外表看似小孩,其实内心却无比成熟的小耳朵身上。她期望她能治愈一切。只是唯独伤害了清华书生尤他。可见书呆子的内心是最强大的,他们刀枪不入,横竖不怕。
这本书、这部电影,像是写作者理解的青春,又像是一堆不同人的青春,更像是在写一种不妥协的序曲,这种不妥协会保存到阴谋被戳破为止。
看到最后,电影和书的结局走的太远。一切都变了,唯独没变的还是那个素雅淡然的小耳朵,努力又毫不费力的一个保持自己不改变的少女,还有心。唯一的变化是随着时间变成了大人模样的女人外形。
不禁感叹:一个这样的女人背后,一定有不止一个成熟而且懂她的男人,甚至可以说有2个卫士。起码在这个剧本里至少有这么两人,一个是内心沧桑却有着大叔外表始终装2的硬汉,还有一个一直甘愿当备胎,也看穿了小耳朵一直欺骗自己的大暖男书呆子。
图片来自网络,读过本书、看过电影有话讲?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Zero原野,我们爱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