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怎么治你呢?

“这次我想早点开始”
“我得马上开始”
“还有时间”
……
想了万千遍,最终什么也没做。

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想要开始一件事情,却迟迟没有动手;明明有那么多想做的事,却总是一再耽误,甚至有意不去触碰呢?那我们一起看看《拖延心理学》这本书吧。

一 为什么我们会拖延?

(一)恐惧失败,追求完美

因为害怕失败,所以我们宁愿相信什么都不做也要比失败安全。害怕做的不好就不被人喜欢,不被认可。

因为我们想要一上手就做出很完美的作品,一开场就旗开得胜,于是迟迟不动手,总觉得自己没准备好。

(二)争夺控制权

我们都想掌握自己的人生,不想被他人指指点点,而当我们对他人的规则有抵触时,拖延就成了对抗的一种方式。

例如当你受到同事的伤害时,你是不是用拖延来对抗他,让他焦急生气,以此报复他。
当父母控制你玩耍时间时,你是不是在房间里发呆也不写作业,拖延时间以此对抗父母的管制。

(三)心理舒适区:对亲近和疏远的恐惧

你是那种迟迟不动,因自己无从下手而需要别人帮助的拖延症呢?还是害怕别人太过亲近而选择拖延耗尽身边对你热情的小伙伴呢?

不管是哪一种,就觉得心理不自在,各种拖延以应对。

(四)拖延时钟:你知道现在是几点吗

“最后期限是今天?”
“我只是晚了十分钟而已,你就不理我了吗?”
你是接受主观时间呢,还是钟表时间?

你的时间观和行驶标准和他人不一样,如果你把拖延看成是一种很平常的事,如果你不知道现在是几点,不知道任务的截止时间,当与他人合作时,自然避免不了矛盾。

二 对策

(一)明确目标与可行性计划

1 制定可操作的目标

你不能每天说我要完成一些事,是完成一些什么事呢?我要做到领域第一?怎样的第一呢?

我们制定目标要切实可行,是可以操作的目标,而不是让人不知道如何下手。例如我想减肥,不是其他事情,就是减肥这个目标。

2 他应该具有可观察性,具体性和特殊性

你想减肥,不是每天说减肥,我要瘦二十斤,这虽然是你的真实目的,但怎么实现呢?我们应该落地为具体可操作的目标,例如减肥,那我每天走一万步,每天跑步半小时。

你可以选择手机app或运动手环来记录,不管用什么,你要能看到自己实现了多少,这个目标对你来说又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3 可以被分解为几个小的步骤

一步登天不可能,但我们可以分解开,逐渐向天靠近。大目标要能拆解为小步骤,可以慢慢实现最终的目的。例如我分三段观察自己上班路上的步数,中午吃饭的步数,下班后的步数,粗算总步数,最后制定一个可行的步数。

我制定一万步,早上挤地铁大概三千步,中午吃饭不到一千步,晚上回家也就三千步,加起来七千,那我怎么走到一万呢?

如果午饭后出去散步,大概两千多步,上班期间办公、上厕所加起来就够一万步。那如果中午我不去散步,就只能在办公时间来回多走走,以凑够数。

4 第一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例如五分钟

制定了计划,并不代表万事大吉了。我们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去拖延,所以第一步最好是能在五分钟内完成。

因为我这是要上班,所以第一步必须迈出。而如果是写文章,第一步可以花五分钟写个开头,也就几百个字。一旦你开始,后面继续下去的问题就不大了。而如果你迟迟不动作,那很有可能就没有然后了。

(二)学会判断时间

你是不是总惊叹自己没时间,其实我们可以** 记录时间**,再根据情况做出相对应的调整。

把你从起床到晚上睡觉之间的时间用表格记下来,先填好你每天必须做的事,没有事的时间可以空出来,晚上总结自己的时间花费,看看自己把时间丢在哪里了。

当你实现自己的可操作目标或其他项目时,就在你的时间记录上涂掉相应的时间,最后每周将这个目标的时间花费都加起来。根据时间记录也许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进展和预期有些不一样,但你却能发现自己的问题。

多练习自己判断时间的能力,做什么事大概需要多久,慢慢的你就能掌控自己的每一天。
学会利用零碎的时间。例如减肥,可以在等车的时候踢腿,午饭后站五分钟。
留出空白时间处理意外事件。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意外,想不被意外打乱自己的节奏,那么提前有所准备。

找到自己的最佳时间。当时知道自己什么时间适合处理什么事,按这个节奏,能事半功倍,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做更多的事。

(三)学会接受和拒绝

学会接受有益于你的人和事。接受来自他人的支持,给你的鼓励,陷入困境的帮助和喜欢的人相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学会拒绝那些没有意义的追求。对浪费时间和让你退步的人和事说不,如洗衣服可交给洗衣机;对不必要的事说不,不是非我们不可的事情可以不做;对不熟的人的请求说不,如果对方不是合适的人,可以不帮助。

断掉电子产品。不管是关机还是断电,让自己有专心专注的环境。

(四)利用身体减轻拖延

我们可以做运动,在做运动的同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例如听音乐。约好友一起运动,通过运动调整自己的心态。从小事做起,这样给自己的压力不大,可以在进步中肯定自己。运动自己的大脑,遇到任务能有敏捷的反应。

不要害怕拖延,我们应该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要不要试试上面的小办法呢,说不定我们就因此而改变了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