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1881生,1936逝。我最崇拜的文学家,穿长衫的先生,大写的人。
传记按照创作人身份的不同,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自己写的传记、朋友写的传记、后人写的传记。各有各的特点。
先生实在是太值得我们追随,所以先生的传记也不计其数,各有优劣。许寿裳老师作为鲁迅先生一生的挚友,所写之文没有严格按照传记的形式却更加把握了人物之精髓。
该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书中对鲁迅先生的旧体诗和古汉语造诣做了详尽的描写。
先生毕生致力于推广白话文,笔耕不缀,留下了许多经典佳作,因此我们在讨论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时,常常忽略旧文体作品,不可谓不遗憾,读这本书很大程度的警示我要懂得欣赏眼前的风景,也不要忘记身旁的宝玉。
先生倾尽全力推广白话文,不因他的古文不好,而是他深刻的明白白话文和古文到底哪个对汉语言发展好,哪个对中华文化好,哪个对整个民族好。
先生之伟大体现在方方面面。
②这种打破常规传记形式的写法有它的劣势,比如有几处出现了前后重复,自然也就有它独特的优势。书中将“鲁迅的精神”、“鲁迅的德行”、“鲁迅的人格”等分别作为单独的一章,许老师作为鲁迅先生的同乡以及毕生的好友,从他的角度对这些标志性的问题做了系统的阐释。
常常听人吐槽说,不愿读先生的文字,读了也读不懂。“一怕奥数,二怕英语,三怕周树人”更是成为段子,被津津乐道。这种夸大其词的说法,致使很多人索性丢掉了鲁迅,丢掉了他的生涩,也丢掉了他的深刻。
若有更多的人愿意读读许老师这本书,一切或许会好转很多。
揣摩他的生涩,理解他的深刻。
初中的时候学《孔乙己》,文章充斥着对孔乙己的讽刺,我其实是很排斥的。
孔乙己作为一个旧时代的文人,几乎具备了传统文人的全部品格。这若是别人写的,我定要抱怨你凭什么讽刺一个文人,他不过是生不逢时罢了。
但这篇文章是先生写。先生一生讽刺了太多恶势力,讽刺了太多不文明,到头来也嘲讽了没有太大错误的旧文人,那一刻我好像在这种嘲讽中看到了一毫温情,或许先生是笑着对文人说,对学生说,对后辈说“搞文字的说话的,不应仅仅在背地里保有那份品格,更应该走上前来,为别人、为社会、为整个民族发出响亮的声音,作出读书人的表率”。
先生做到了,他是“不朽的作家,文化的导师,正义的斗士,中华民族的灵魂”,我们愿一直追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