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出寝风波
此刻,苏落半躺在宿舍的床上,她已经累瘫了。
苏落大约凌晨五点钟左右起的床,怕惊醒室友,于是她尽量放轻脚步,不过还是会造成一些乒乓的声响。打开可调节的白色小台灯,灯光选择橘黄,橘色的灯光最暖最温和。她轻轻用手一扭,将灯转到一侧来缩小它亮的范围。
准备出发时,一楼宿舍大门还锁着,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样要提前出去的同学。女生微卷的短发,带着一副金属框眼镜,身着毛衣,坐在宿舍一楼的铁制长椅上,一个装着东西的小袋子放在右手边,不知她在这坐了多久。
“宿舍楼早上几点开门啊?”苏落看向女生,轻声询问道。
“六点。”女生答道,“去叫阿姨开门吧?”
苏落不语,心想那阿姨很凶,还是等等吧,内心也想早些出去,又软弱纠结,喜欢依赖别人。她觉得那位女生会去叫阿姨的。
果不其然,女生走过去敲响了宿管阿姨的门,苏落一旁跟着,听到阿姨同女生的对话。
“阿姨,能开下门吗,昨天晚上跟你讲过的。”
“啊,”阿姨应了一声,“我把钥匙给你,最大的那把。”声音尖锐而肯定,说话的同时,阿姨打开了房门。半敞的门里面黑漆漆的,其他的宿管阿姨应该还在睡。
“好,”女生接过钥匙答道,转而走向宿舍大门。
只见她把钥匙插进锁眼里,一手托着锁,一手用力捏着钥匙左右摆动。
几秒钟过去了,锁还是打不开。她让苏落试一试,苏落接过锁,同样的方式用力地开锁。“是不是钥匙错了”,心里这样想着的同时,手已经敏捷的更换过了。可是,锁依旧不开。
女生显然已经有些着急了,“阿姨说了是最大的那把,钥匙没用错。”
既然如此,那把钥匙换回去吧,苏落心想。
“再问问阿姨?”女生提议。
“嗯。”苏落答。但是身体不动,还是再等一下,似乎预感可以顺利出门。即便离约好的五点四十剩不了几分钟。
女生见状,径直走到阿姨房前,敲了两下门,声音响亮,说:“阿姨,门打不开!”
“最大的那把钥匙,怎么会打不开?”,说着,已经从纵长漆黑,带着一点点团状光晕的宿舍中走出来了,接过钥匙,摆弄了两下,具体如何,苏落并未注意。
这次只听“啪嗒”一声,女生一下就把锁打开了。
时间不早了,苏落走出宿舍楼,突然想起了什么,转头向后看了一眼,嗯,那名女生也已经出来了。
她大概是学姐,有什么事情得早早出门。门是她开的,苏落基本没干什么,门一开就走,显然不太好,想等等她。这种心理很奇怪:害怕跟别人沟通,做什么事希望有人一起,可以躲在别人身后,远离正面交涉。尤其不敢打扰到别人或是年长自己,或是气势上压倒自己的。
因此,苏落内心很感激,幸运的遇到了这位学姐,要是她自己,心理免不了又一番激烈的斗争,然后鼓起气来用力敲两下门、说话声音轻的像蚊子,如若耽误今天的出游计划,就更内疚了。
转头确认学姐已经出来后,苏落也就放了心,走出宿舍院大门,看到咖啡机旁一个人影,朝那走了过去。
第二章 车站
秋冬五六点的早晨,天是黑的,温度也不高。
校园两侧的路灯还在亮,和木阳走在路中央,颇似晚间回校的场景,晚上也是这样黑,橘色掺杂白色的光照在路面上。
坐上网约车,苏落饶有兴趣地问木阳,“我们先去哪玩?”阳城打开手机,翻看着线路,递过来同苏落分享,苏落把头凑过去,跟阳城商量定了一定得去的几个地方。
说着话,已经到了火车站,站门口买了个鸡蛋饼,一分两半,一人一半。拎着蛋饼,两人一前一后入站乘车。
没过多久,检票时间到了。熟悉的火车到站广播音回荡在耳边…
由于昨天晚上订票时没有仔细看,她们买的是学生票,以致于在刷卡进站时被拦了下来。
“这个区间不对啊!你这是到合肥的,怎么能买到南京呢?!”
“那能不能到车上补啊?”木阳问到。
“这都不对,怎么这样买!”
这个检票员是不是死脑筋,都说了上车补票。又不是故意的,一副别人欠他似的样子,就像好不容易逮着个人,可以来为难为难一样,抓着问题不放,典型的说教者。苏落心想。
“一般都让上车补票的,就是买错了能怎么办呢?”木阳说着,转过身去售票口补票。
没办法,苏落也跟着转身去补票,一边思量着,这趟火车是赶不上了。
没到三秒,那位检票员突然改变主意,放她们进去。
“谢谢,”不管怎样,他还是让我们过去了,苏落对检票员说。
她们两人车厢不同,先各自找到座位后,约好苏落去木阳的车厢。
手机聊天界面上,木阳的信息:你记得必须在车上补票。找乘务员。苏落读了之后,心中想朋友木阳真是个正直的人呢。
“在14车厢这”
“那我过去?”
“嗯,我这没人,你来坐吧。”
14车厢既可以补票,也是木阳所在的位置。于是,苏落穿过节节车厢,在两个车厢相接处看到了木阳,她正排队补票,苏落也自觉地站在她的身后。
补了一半的票价加两元手续费,获得一张纸质车票。很久没再见过这种票了,可以收藏起来,苏落心想。
两人并排坐着,一边咀嚼蛋饼,一边闲聊,聊的最多的是一名姓顾的老师。
南京站到了。
第三章 开启一日之游
下车后两人略有惶恐之感,一是不确定是不是南京站,二是疫情期间外出总有些不踏实。
不过既然来了,就做先好防护,好好的玩一玩。南京站出站就有地铁,用自助的机器买了票,然后去乘地铁。
说是票,其实很有意思,这是比银币略大的塑料圆片,有一定的厚度,像是偶像剧《命中注定我爱你》中牌局上的赌注币,也像小时候爱收集的卡牌。
出了地铁站,首先要去的是老东门,据说那的吃食很是美味。可惜,苏落她们去的早了,小吃铺大多没有开门。还有座金陵美术馆,九点钟开放,可以先把附近逛完再去参观。
下过雨的南京地面湿漉漉的,走在石板路上别有一番趣味。
走着走着,下起几丝细雨,于是她们撑起伞继续逛。那里有仿制的十二生肖铜像,苏落被吸引住了,一一看去。说来也巧,前不久刚在手机中看到关于“香港富豪捐赠马首”的讯息。
铜像旁三两步距离,一棵紫色的树木很茂盛,美丽且引人注目,想必刚刚手持相机的大哥就是在为她拍照吧!斜对面一家旗袍店橱窗中的旗袍雅致,裁剪的漂亮。
此时,小小街道没什么人,你可以静静观赏两边精心打理的植物,有玉兰花,有硬叶树,还有满墙的爬山虎。虽不及人多时热闹,这几分清冷也是苏落喜欢的感觉。
一家点心铺已经开张,一伙计继续筹备着,他衣着朴素,干净利落。玻璃橱柜里摆放着各色酥饼。
“有什么推荐的吗?”木阳问那人。
“梅干菜肉馅的”“椒盐口味的”那人答道。
“那我要一个梅干菜的”木阳说。
“我要豆沙馅的”苏落随后对那人说。
她们两人买了一咸一甜两种口味,正好前方不远处有座石桥,于是坐在小桥上品尝起来。小饼一掰两半,交换着吃。
“豆沙馅的好”木阳对苏落说。
“可能小酥饼更适合甜口的。”
苏落一手撑伞一手拿饼,两人桥上伞下,讨论路过的工人,他们在这地方估计都习以为常了吧。
好想生活在这种地方,满满的文化气息,就像有趣的人聚居的小部落,苏落心中想着,声音从口中发出。
“你是喜欢现代的住所还是像这里这样的?”木阳问。
“家中现代,出门像这里这样。人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且矛盾,我就觉得自己是个矛盾的个体。”
“嗯,我们走吧。”
“好。”
第四章 参观美术馆 鸡鸣寺 玄武湖公园
金陵美术馆以收藏当代金陵画家作品为主,研究、宣传和弘扬金陵画派。那的工作人员很守时,不到九点就已准备就绪,迎接参观的游客。
“雨伞有水吗,可以先存放在储物柜里。”说话的是一位三十上下的阿姨,也是馆中的工作者。
“一点点水,”说着,苏落走向柜子,取票,存放。
还有一名保安,敦实的身材,看起来不太好相处,手中盘着桃核之类的物件咕咚作响,浑身上下仿佛在说,“离我远点!”
苏落不由产生“敬而远之”的想法,和木阳一起看画去了。
馆中一层多是杨明义先生的画作,他的水墨画以江南水乡风景入画,有许多描绘太湖场景的作品,清新又典雅。
看到他的画,苏落不自觉地想起前几天读的那本《画眼》,是一本吴冠中画作的集合,同是描绘江南水乡,又是不一样的感觉。其中一些画很抽象,但读了配在旁边的文字,真的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想要表达的意境。油画、水彩、水墨的运用,可以说是天作之合。尤其爱的是点线面的组合,色彩的碰撞,一笔笔墨彩在画面中仿佛会说话,仿佛在跳舞。
“真的唉,有了旁边的介绍,我好像可以理解这些画了。”木阳对苏落淡淡的说道,又似在自言自语,“看这房子,荷花池,有清旷悠长的韵味,也有一些冷,一些孤独感。”
声音在耳边回响,苏落模糊的听到木阳的话语,回过神来。
“是的,这些画很好,不过我好像更喜欢罗贯中先生的画,当然,我很不懂鉴赏,这是感受告诉我的。”苏落接着木阳的话说。
她们脚步轻轻,顺着画作一一观赏着。
“能在这种地方工作也很好呀”苏落不知在对谁讲。
“是,每天接受艺术的感染与熏陶。”
所谓朋友,就是我说的话你都懂,我未说出的,你大概已经猜到。朋友间的感情不是刻意的,你们的每一次交谈,接触与相处,都在证明你们理应成为朋友。而不是其他人,而不是没有对方身上缺点的人。
真正的感情绝非刻意而来,这才愈发凸显出它的弥足珍贵。放在爱情中也一样,犹如张爱玲的那句,与千千万万的人群之中遇到你,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那个人就是你。苏落有感而发,思绪如焚香,越飘越远,越飘越远,随即消散在空气中,留下余香。
馆中还有吴毅先生的作品,木阳同学不似刚才那样感叹。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布雷特,有时候那个点对上了,也就爱上了。
另外单独的一层是艺术馆,艺术家们使用各种材料来进行创作表达,尽力展现出最好的作品给人们。
刚走近时,未见其物,先闻其声。那是一些小学生的录音音频,墙上贴着他们稚嫩的手写下的,自己喜恶的纸张。半空悬挂着塑封起的画,也是这些小朋友画的,光的照射下,影子隐隐绰绰。好看而又诡谲。
再往前走几步,一位艺术家在同他的作品合影,身着马夹,带着顶男士褐色贝雷帽,浑身散发着艺术的光芒。而他的作品,像是红色的动物头像,比人头略大一些。苏落怕影响到那人,没有好好看看那些作品,具体的细节记不太清了。
有的作者将自己全部画的纸张统统放进透明长方体盒子中展览,有的作者将一只只黑色的手悬挂在半空,这些手指着什么,是指点迷津,还是指责?全由观赏者自己感受。还有的作者运用到了投影仪,是那种闪光灯照着你的感觉……其中还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在特定的氛围里,它们会给你带来奇特的体验,像是在一个空间里,你会自觉开始反思,有关人的一切。
馆中一处画作展览中央可在本中留言,木阳写下:每人感受不同,苏落写的是:来这世间一趟,留下些痕迹,证明我来过。苏落注意到留言者有成人,也有孩子,有的的字迹很美观,于是选择那页,写在那人下方。等到写下来后,方觉己之不深厚,字规矩而又不甘规矩,配以文,更是附带不少轻狂之感,给人的感觉,就像小学生写下,人生好难。事后,苏落自己也总觉得怪怪的,像是吞了只苍蝇那样难受,自嘲:这不就是变相的“来此一游”吗?字也不好看,回去要练字了。
游览美术馆,有了不少的收获,下一站,鸡鸣寺。
骑着单车从老东门来到地铁口,踏上前往鸡鸣寺的旅程。不得不说,南京是个幸福的城市,地铁贯穿全城,几乎每个站点都有可游玩的地方,分散着各种美术馆,艺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大学更是多,不知其他方面如何。
下了地铁,走两段路,鸡鸣寺就到了。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鸡鸣寺的香火旺盛,前来祈愿的游人络绎不绝。寺中的佛像很多,苏落她们一时不知所措,照着别人的样子,虔诚的拜着,至于求什么,根本一无所知,也是滑稽之处。行至二层楼阁,渐渐有了该有的样子,跪拜在每尊神像前,祈求着心中所愿,这时才知道,真正重要的是什么。不管怎样,两个小丫头,始终怀着敬畏的心。
一些人虔诚而专注,双手合十,有秩序的朝着各个方位礼拜,也有的一边走一边口中祈祷着什么。是信仰的力量。神啊,显灵吧,解救踽踽前行的众生。
有个女孩让苏落印象深刻。她身上有大家闺秀的沉与静,她拜在佛前,举止稳重,不像其他女孩那样蜻蜓点水般。应该是大户人家吧,同她身边年龄相仿的一男一女一起,苏落心想。
登至顶层,点燃了香,插进大香炉中,鸡鸣寺的祈愿也将告一段落。
从后门离开寺中,有算命人士纠缠,可惜预测的那几句就已不准确。玄武湖公园就在旁边,顺便一游。
已是中午,木阳已经找好了吃饭的地方,于是苏落打车,俩人去往南京大排档。
第五章 移步南京大排档
南京大排档的装修风格与古装影视剧中的酒楼颇为相似,进入店门还有伙计热情招呼。类似“两位客官,里面请!”
门口招呼的叔叔带我们来到一处桌前坐下,桌凳是红黑色的,表面光亮,很厚重。坐定之后,我们开始点餐,点了好久,最后决定吃烤鸭,什锦蔬菜和砂锅煨大肠,另点两份米饭,一块白糕。
烤鸭油亮的红色表皮很诱人,切片摆入方形白盘中,淋有汤汁;有个小插曲:什锦中什shi ,苏落念的she,真是《点餐暴露文化》。菜的味道清爽,还原了蔬菜原有的滋味;大肠处理的干净,味道很香,有嚼劲;米饭是偏湿的,米香四溢,苏落偏爱那块糕,口感好,可以嚼的情况下又带有绵软,一点甜。
饭要慢慢吃,带点品的意思去吃才香,也不排除饥肠辘辘时大块朵颐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恐怕看的人比吃的人更能体会。
木阳和苏落二人,一边吃,一边聊,中途木阳帮邻桌的女孩填了个类似调查问卷的东西,对话中知道女孩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巧合的是,她们的专业很相像,女孩说话小而轻,不过语气是肯定的。她独身一人,应该是出来完成实践报告,中途在此用餐。
木阳总能照理好一切,苏落负责处理细节。她们吃罢饭,随后开始下午的“南京剩下半日游”。接下来游总统府,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第六章 最后两站
总统府就在南京大排档不远处,苏落木阳二人走在南京的街上,三拐两拐,也就到了。
入府先买票,学生票半价。票买完后,随即入府。这府内在当时也算是顶好的建筑了吧,只不过在苏落看来,不怎么舒适,一切太大,有一些认真和严肃的东西在。
从“总统府”大门向里走去,可以看到两边气派的大红柱子,入楼内走廊两侧,是当时官员的办公室。这里的景倒是不错,有庭院,有水有木有石。苏落和木阳两人穿梭其间,走累了,在一处石凳上落脚谈天。
“唉,你知道吗,有一个明星,听说他的死是有人蓄意谋杀,肠子都漏在外面,胳膊断了呢!但是对外宣称他是因抑郁症而死。”木阳看着苏落说。“啊,我知道这件事,不知道是不是谣言,你说这是真的吗?”苏落回复。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着,最后上升到阶层。如果真的有上帝,当他俯瞰人间,又恰巧看见这两位姑娘,一定会觉得她们真是可爱极了。当然,上帝也会为人们感到悲哀,人呢,常常在酒足饭饱、闲暇无事时谈论他人的不幸,殊不知哪一天不幸也会降临在自己身边。
继续游园,苏落感到非常没意思,出门时,不总是会碰见新鲜有趣的事逗得你哈哈大笑,因此,快乐时就请尽兴,用尽全力发出那美妙之声。虽然无趣,但这确实并不是娱乐的场所。不是吗,幻想着去外面看看,到了才发现,最美之处存在于想象。
当然,苏落喜爱这里每一处的花草树木,假石亭台,还有那小小湖面上的小小船只。只是没能仔细了解历史底蕴,泛泛的参观,只能称其为“打卡成功”。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是苏落一直知道而没参观过的,来之前心中有过想象,想象着惨绝人寰的血腥残忍的黑白相片,想象着自己参观时悲愤交加,握紧了拳头,随即露出痛苦的神色,为当时水深火热之中的同胞痛心,悲痛过后眼泪在眼眶打转。
实际上,现实中没有那么多情绪化的表现,尽是按部就班。首先,需要排队进入,然后扫码,疫情下的一切都少不了证明你是安全的。苏落记得过闸门时有一个人帮了她,只是日后回想起来已经记不清是什么事。
现在进入到了“院子”里,往里走的路上,有一些感人的雕塑作品,还有一位戴眼镜的成年男人,他在桌子上摆满了白色和黄色的菊花,这些花是让人们用来祭奠南京大屠杀无辜的遇难者的。扫码付款,多少自己定。
他递给一个年轻女孩一枝花,女孩想要换一枝,那只长得不太好,“挑选就成了买卖,而不是捐花了。”男人说。这句话留在了苏落的心里。
“你的那只好一点”,木阳看着苏落手中的花,苏落很认同。然后苏落把自己的给了木阳,接过木阳的递出来的那只。
没有女孩不爱美丽的花,只是苏落在意好友,珍惜这份友情,所以二话不说,愿意交换。“木阳会开心的”,苏落心想,直觉告诉她。谁谁谁会高兴的,对别人好,而忘记了自己的人儿,是让人感动而心疼的。她们善良,有时却过了头,忘记了最重要的,爱自己。
走进展馆,没有人的表情不凝重,至少面无表情。一是馆内昏暗的环境所致,二是工作人员的引导,既包括方向,也包括情绪方面的引导。苏落和木阳很认真的浏览着那些历史,走得很慢,看着那些文字。期间苏落遇见一位母亲弯着腰,一只胳膊环着女儿的肩膀,为她讲解,对她诉说着南京大屠杀的悲惨故事。苏落想:这种教育、这样的母亲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苏落很羡慕有人引导学习的孩子。
苏落还注意到一个红色卫衣的男生与这个环境所有的氛围截然不同,他一定是个乐观开朗的男孩子。
走了大半,苏落和木阳在视频投影处找了一处座位,继续了解这段惨痛历史的同时也能歇歇脚。
最后,走完了纪念馆,有一个类似文创产品的店铺,一位女士出现在展牌上,后面是她写的书。苏落记得,她是一名英雄,之前看过关于她的文章,她叫张纯如。
室外的天灰蒙蒙的,时而飘下些细雨,仿佛在极力营造悲伤的氛围。还有室外的万人坑,万人坑。
纪念馆的设计师,苏落日后一定要知道他,悲怆,天地,广大,哀伤…建筑带给苏落这样的字眼,还有馆外的水的元素,缓缓流动,有一种悲悯之情。
往外走时,苏落和木阳聊着学校的事务,仿佛预示着南京一日游即将结束。她们走过一段路,看着路上的行人,聊着些什么;她们扫了单车,骑行去往车站,返回学校。
到达车站时,天已经黑了,下过雨的地上湿漉漉的,路灯的橘光倾倒在路面,为车站里行路人的脚下铺上一层泛有波光的金纱。
车站里的椅子、火车里的座位上,苏落木阳并肩坐着,她们的话少了,走了一天,疲惫感渐渐袭来,在火车上小睡了一会。下车后,看着熟悉的街边饭馆,思考着思考着吃些什么作为晚饭,最后乘出租车到达学校门口,一个吃了炸年糕,一个吃了烤红薯。
苏落还记得,那天买的洗衣液到了,苏落搬到寝室,整理放好。就是这样一个个再简单不过的细节,支撑了每个平凡人的一生。
人不是活了多少日子,而是记住了多少日子。这一天,苏落可能永远不会忘记。她静静地走过,一一地看过,很认真地旅行,和要好的朋友一起。走出艺术馆,一眼望见的窗格,老东门路边的鲜花,木质的建筑外墙…这些美好的记忆碎片,共同组成了今后美好的回忆。
她们相约下次再来,将没看完的再看,没吃到的美食再吃。疫情,让下一次,成了无期。也许,不完整的才是最美的,缺憾也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