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维格可以说是贯穿我22岁以后的人生。这位奥地利大作家横跨两个世纪,有过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传奇经历,今天把《昨日的世界》拿出来读,回忆那个秩序的欧洲,那个在战争前热爱艺术,尊重和崇拜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
我总是喜欢用黄金时代形容那些已逝的,大师辈出,群星璀璨的时代。黄金时代是自上而下的,知识分子创作自由,理想崇高,人民热爱艺术,欣赏艺术。说是旧世界,却也感觉像是当世界年轻的时候。而今的新世界,精神却已老旧,那些老旧的腐败,贪婪,怯懦,又蠢蠢欲动……
回忆维也纳的街头,有厚重的历史感,却不破旧,像是一种穿越的定格,曾经的热闹,战争的苦痛都在历史的烟尘里消散了,只留下那些建筑和气质,好像是一个见证者,又像是一个局外人。
坐在Musikverein里,听着莫扎特作品音乐会,所有的艺术家穿着莫扎特时代的服装,自然的把我拉回了旧世界。然而旧世界不是那么简单易懂,需要给它时间,给它耐心,听它诉说,等它绽放。
书中介绍了一战之前到希特勒时代的作者的经历,也是茨威格自传体式的回忆录,是他后期的作品。少了少年时代的勇敢和虚无,多了一份厚重与感伤。给浪漫主义插上了翅膀,让它丰满,让它飞翔。
那些旧时代的片段,像是浓墨重彩却悄无声息,如一部默片在我的脑海里。有卡尔皇帝离开奥匈帝国的肃穆和庄严,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历史且见证历史。他在火车站的那一幕,那简短的一瞬,好像是在和漫长的贵族时代作告别,和最后的秩序作告别,和故乡,人民,作一次长长的告别,自此一别成永诀。还有青春年少的巴黎,无数诗人,小说家,画家汇聚的巴黎,茨威格怀着莫大的幸福去回忆的巴黎。以及1914的枪声,击碎了茨威格的旧世界,也打破了最后的安宁。
我不想去评述太多的战争,这是人类的苦难,每个人看待战争的角度也有所不同,战争碾碎过的价值有太多了。这似乎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也是很旧,很旧的东西了。
我是个喜欢旧世界的人,喜欢那些复古的气息,习惯过去的庄严、尊重、热爱和自由。当世界年轻的时候,人类的理想可以很自由,人类有过很崇高的时候,可以执着的追求艺术,为了理想可以抛头颅洒热血,四海为家,那种崇高在今天这种精致的利己主义看来似乎成了一种笑谈,崇高变得还要去掩饰。最终成了一种回忆。
书的开头和结尾分别引用了歌德的和莎士比亚,祥和的开端,和黑暗的沉默。
“我们,在一片寂静安宁中长大,
忽然被抛进大千世界,
四面袭来无数的波浪。
我们,对一切都兴趣盎然,
有喜欢,也有厌烦,
时时刻刻都出现微微的不安。
我们感受着,而我们感受到的,
却被各种尘世的纷乱冲散。
—————歌德”
愿能学会思考和审视,在漫长的岁月洗礼中,自然而然懂得了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