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事物的兴起,必定有它的缘由,荣誉和耻辱的到来,必定与它的品德相一致。肉腐烂了就会生蛆,鱼干枯了就会生虫。懈怠散漫而忘记自身,灾祸就发生了。刚强的东西容易折断,柔弱的东西容易受到约束。邪恶污秽集聚于一身,就会招致怨恨。柴草堆放得好像一样,但火总是会往干的地方烧去;地面平整地好像一样,水总是朝向潮湿的方向流去。
草木丛生,禽兽群居,万物总是于它们的同类生活在一起。所以靶子一竖起,弓箭就射向那里;林木繁茂,斧头就砍伐到那里;树木成荫,众鸟就栖息在那里;醋酸化了,蚋蠓就聚集在那里。所以说话有时会招来祸患,行为有时会招来耻辱,君子一定要谨慎自己的立身处世之道啊!
思:
1/区别于老子的宏大天地观--“道”的思想,荀子的“物类起,必有所始。”则是对现实情况更详细的说明,但这里是还是为了说明学习的重要,学习到好的东西,人自然会向正直积极的方向去发展,相反学到了不好的东西就会向着邪秽消沉的一面去发展。这思想通俗而言,本质上谈的是“规律”,是荀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在后面《天论》一节中说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夫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里最让我欣赏的名句了。
2/其中,“怠慢忘身,祸灾乃作。”的隐喻意和论语中的“日三省吾身”有同意的表达,强调个人的反省。如果不反省自己,懈怠怠慢习性就会招致不好的事情发生。所以吧,有时人清醒地像上帝一般,不食人间烟火,思想清明;有时却跌入深渊做魔鬼,愿如腐肉长蛆。其实都是没有将一种每日反省的思想培养出来,行为一种思想习惯。我相信很多的人也会像我自己一样。就是像这样潮起潮落间,将这样一种反思作为一种思想上自我的安慰和救赎,虽然思考的层次仍然不够,但是,也可算是有一丝自我的觉悟吧。我觉得唯一的方法就是“坚持”反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