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到婆媳问题,很多人都忍不住摇头叹息,不管是婆婆还是媳妇,都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向外人倒。
生孩子以后,原本还过得去的婆媳关系一下子紧张了起来,婆婆看不惯媳妇,媳妇也无法理解婆婆。
去年孩子还小的时候,我就一直沉浸在抱怨他人和自怨自艾当中,自己把自己搞成了抑郁。一方面带孩子天天睡眠不足容易烦躁,另一方面,婆婆做的饭菜太过素淡,不合胃口,让我更加郁闷。
理智上一遍遍地告诉自己,婆婆从老家过来照顾我几个月,现在还要一边做家务,一边带孩子,真的非常辛苦了。我应该从心里感激婆婆,不能再抱怨她了,不然就太没良心了!
一方面又忍不住自己内心的自私念头,为什么她不能对我好一点,为什么我孕晚期出去散步,她从来不担心我。
现在已经平静下来的我终于可以理智地看待这些为什么。
那时候的我明明知道婆婆已经为我做了很多很多,从宽阔自由的老家来这里蜗居,就是为了照顾怀孕的我。
孕后期耻骨联合分离,走不了路,婆婆比我老公对我还用心,什么东西都递到我手边。孩子出生后,婆婆洗衣做饭之余,还要带一个孩子,晚上孩子吵闹不停,她常常起来帮着哄娃。
而我却总是期待着她对我再好一点,就像对亲生女儿那样,迎合我的需求,满足我的期待。不管她做了什么,我都将眼光放在她没做的事情上,觉得她对我还是不够好。
明知道这种想法不对,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着魔一样。
“她怎么可以这样?怎么能说那种话?”
我们总是对那些不符合我们期待的人或事充满了这样的惊讶和不解,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想法:
做父母的就必须爱自己的孩子,理解他,鼓励他,按照他期待的方式呵护他。
做丈夫的就应该疼爱自己的妻子,宠她爱她让着她,时刻关注她的需求。
做婆婆的就应该先对着媳妇好,像对亲生女儿那样好,这样媳妇才对婆婆感恩,婆婆老了以后,会真心诚意地照顾婆婆。
我们有太多的“应该”“必须”“应当”的非理性观念,这是我们给自己创造的囚笼,痛苦的只有自己。当遇到别人不符合我们期待的时候,就会发出“天呐,怎么会有这种人?!”的惊叹。
我们仿佛在指责老天,你怎么能让这种人这种事出现在我的生命之中,这是绝对不应该的。从此以后我们就卡在这里,根本不去想该如何应对这些不符合期待的人或事。
对我们来说,很难进入“如何应对”的议题,原因就在于我们陷入了前面一步:“怎么可以”“居然”“不应该”——我们在事物存在的“合法性”上单曲循环。
这里存在一种微妙的认知上的小伎俩:“他们这样是不可以的”,纠结“不可以”的问题,似乎也就不用面对一个最残酷的真相——他们就是这样的啊。
但是不管你怎么认为绝对应该的事情,别人已经是你遇见的那个样子了,存在即为合理,为什么总是不愿意接受呢?!
我最近越来越觉得,意识到你有你的期待,而别人有别人的行事逻辑,这是一种宝贵的心理能力。你的世界有你的规则,但规则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东西,也许在我看来是天经地义的(或者在大多数人看来也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对方——实实在在地——可以不按照我们的期待行事。
特别是当你的规则就是别人应当照顾你的感受,迎合你的需求,让你过得舒服自在,任何不这样做的人都会让你大吃一惊,无法理解,继而开始埋怨别人,甚至让自己陷入抑郁,也从未想过,别人是有他们自己的规则,和选择如何行事的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