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封建制度占领了主导地位,它影响了中国人民的一代又一代。中国最后一个依靠封建制度建立的王朝清朝在1912年2月12日正式灭亡,然而封建制度没有随着清朝的灭亡而消散,它仍旧扎根于中国大地上。不同的是随着新思想的不断涌入,中国人民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寻求救国之道。因此在这段期间,中国人民在新旧思想之间不断尝试、不断妥协、不断创新。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彻底结束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如今,我们只能从文字和影片去了解1912年到1949年之间的封建制度与新制度之间的撕扯和竞争。
巴金先生的小说作品《家》就以高家由盛至衰的过程叙述了那个年代封建制度和新制度的激烈竞争,最终封建制度终将淘汰。巴金先生是西山成都人,他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所写的小说带有强烈的主观性、抒情性。巴金先生花费了十年时间静心创作了《激流三部曲》、《寒夜》等佳作。《家》是《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故事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四川成都的一个封建大家庭高家,高家的老太爷是这个家的大家长,同样也是封建制度的绝对拥护者,在这个家里他不允许有任何挑战封建制度的行为出现,而我们的三位主人公觉新、觉民、觉慧是高家的三位少爷。因为不同的思想而走上不同的道路。高觉新因为是高家的长孙从小便被指定为高家的下一代继承人,在上学期间觉新接受了新思想内心怀揣着远大的抱负。然而中学毕业后他被父亲所逼放弃学业、爱情,转身走进了高家为他安排的一切。因为自身懦弱、委曲求全的性格导致觉新在思想和行为上总是矛盾重重,想要保护弟弟又因为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向现实妥协,痛恨高家的的束缚却又成为了封建制度的拥护者。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那个年代正处于新旧思想漩涡中的犹豫不决最终沦为牺牲品的“新青年”。高觉民是这个家首先提出反抗的人,不同于觉新的懦弱、觉慧的冲动,觉民冷静而克制。他是具有新思想的进步青年,不接受包办的婚姻,所以他以离家出走的方式反抗高老太爷的专制统治以求能和琴在一起。高觉慧是高家大院里最具有反抗意识和批判意识的人,内心善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敢于反抗封建制度的他与大哥觉新的懦弱妥协形成鲜明对比。他是那个动荡年代里具有新思想、敢于反抗的进步青年的缩影。
《家》似乎又不是家,它仅靠着血缘为纽带将一群人被迫纠缠在一起,它就像一个由高老太爷制造的牢笼把所有人都控制在这个“家”里被迫接受他的专制统治。觉新是家的奴役者,一面想挣扎一面又沉溺于其中。觉民是家的试探者,敢于伸手触碰边界却又犹豫不决困在家中。觉慧是家的叛逆者,勇于走出牢笼接受一片新的天地。在这个家里,三个同是生活在具有封建统治的高家大院里的青年因各自接受的思想不同而拥有不同的结局。觉新在最后一刻,终于反抗了一次这所谓的封建制度,觉民最后也与琴走到了一起,觉慧最终厌恶高家的封建统治选择到上海一边上学一边从事革命工作。我惋惜觉新因为自身的懦弱而导致心爱的女子和妻子被封建制度所迫害,又庆幸他在最后一刻幡然醒悟帮助弟弟逃离家。觉民的为爱而战令我动容,觉慧的敢于反抗精神令我钦佩。在这部作品里,我看到了被封建制度的残忍、腐朽、蛮不讲理,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想要改变时代的决心,看到了社会的改变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所换来的。《家》是那个时代的缩影,生活在那个年代里的进步青年们没有成为封建制度的奴役者,相反他们是同觉民、觉慧一般的人用自己的力量同封建制度抗争,他们敢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勇敢做出改变,敢于接受新思想,他们是勇敢而无畏的先驱者。因为有前人为我们铺路,我们现在的社会才会如此的安定人人才会平等,让家的社会永远埋没于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