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贴作者:befine 提交时间:00-1-5 下午 05:15:20
我知道,我们只能走出一个世纪;于是,当21世纪的第一个太阳升起的时候,便有了一种回忆的冲动.这似乎与别人的世纪末回首截然相反,我竟然在应该憧憬的时间选择了回顾.
然而,我却不知道应该将目光投向何处.因为根本上我们并不属于上一个世纪.那是一个”文明与野蛮齐飞,进步共愚昧一色”的世纪,那是一个汇集了人类历史上最多的最杰出的演员并成功上演最多悲剧喜剧的世纪,那是一个用汗水泪水和鲜血浆洗得无比美丽无比抽象的世纪. 那是一个留下太多的争议和思考的世纪 .
一不小心,我们便错过了上个世纪众多的精彩和刺激,悲痛和喜悦. 在不属于我们的历史书中,更多的,我们看见的战争是壮观的,和平是平庸的,破坏是刺激的,发明是渺小的,思考是滑稽的,幽默是做作的. 历史的真相已经随着执着于历史的现实的人们逝去了,残留的给我们述说历史的人用他们蜷缩在历史角落里的记忆向我们炫耀着.伟大的雕像怎么可能凭借躲在角落里的人捡到的几粒碎石而复原呢?
所以,我们不能,也不该去尝试回忆不属于我们的历史,哪怕它宏伟得让人窒息,哪怕它精美得让人陶醉.所以,我们只能,把目光轻轻的搁在我们自己身上,如同打开的手电,一柱光线,再看一眼属于我们的角落.
为了我们自己.
一. 生 死
实在的,这本来不该是我们的话题. 因为我们可能还并不懂得什么叫”生”,更不要说死. 我们没有见过生的艰难,也未见过死的轻易.于我们而言,生的含义似乎不再是生存而是生活,于是关于生的问题似乎也从祖辈父辈的”如何生存下去”,变成”如何生活更爽”.我并不确知这种变化是否标志了时代的进步,因为我不知道过于的重装修轻结构会不会造就新的豆腐渣工程.但是,坚固耐用的经济房又会招致艺术家的批评,以为现代社会更要讲究美观美感..
在我们的眼中,生存实在不是一个问题.虽然我们也看见报纸上充满人道主义的天灾人祸下人们的生命是多么孱弱的报道,但是,那些都是我们八杆子打不着的地方.我们除了表态般的叹息外,什么都没有.对于,我们自己,向来有掩盖的传统.虽然,我也知道我的爷爷奶奶都在”三年自然灾害”中于一个月中同时死掉,那时我父亲12岁,还有一个7岁的弟弟. 于我而言,疑惑的似乎不是如此众多和频繁的非正常死亡,而是,何以爷爷奶奶饿死了而我父亲居然活下来了,还养活了我的叔叔.我想,父亲一定有深切的生死感怀,只是,到了我这里,一切都被改革开放的伟大业绩过滤掉了.
我们对于生死的震撼只能来自阅读,前提还是我们必须相信.然而毕竟,那些都是过去了,固然可以说”忘掉过去等于背叛”,但是似乎更多的和更严重的背叛都不是忘记.因为历史的血腥从来没有真正的警示我们,有不久前的”大舜号”为证.漂泊的尸体不过是世纪末供我们观赏的又一个景光,用以唤醒人们对于死亡的切肤之感.便如同在狂欢的时节欣赏一出美丽的悲剧一样.也或许,这时我们应该感到释然,因为似乎丧失了对于生存警觉的不仅是我们.更或许,我们压根就是其中的小儿科.
对于生存而言,我们似乎丧失了恐惧,换之以好奇,如同好奇于非洲草原上狮子的凶猛和羚羊的惊恐.也有同情,因为我们在看洪水淫威下无助的人们时流下过伤心的眼泪,而且可能还寄出了自己所有的不多的积蓄.然而,这种感觉似乎不及我听姨妈讲”万一下岗了,也得出去找个事做呀”时的不安.因为我马上想到的是,那……怎么活呀……
科技把我们连得更紧了,同时也把我们分成了无数的板块,我们只能格板相望;虽然,我也知道这个板快上随便扔一个面包过去就可能是救命的稻草,可是,实在的,是不是我们就应该或者说必须这样坚持的不停的投掷呢?
漂浮的冰山已经破了,或沉或浮,或溶或结,所幸,我们还站在水面上;然而,我们实在随时可能一脚滑到冰底.所以,是不是我们只能要求自己站稳.
这时才发现,我偏离了回忆的原意.不过,这似乎并不严重,因为回忆并不单是对于场景的复制.
二. 爱 恨
使我们超越生死的,似乎在于爱恨了.爱可以让一个人生,也可以让一人死.恨亦然.只是,爱似乎向来是流变的物体,而恨相对而言要忠贞得多.
我们爱领袖,,爱祖国,爱人民;我们爱卫生,爱劳动,爱学习;我们爱父母,爱同学,爱朋友.我们爱过好多好多的东西,可是,到头来了,还是禁不住问自己,”我到底爱什么?”,既而,”什么是爱呢?”
试图解答这个问题的先哲圣人实在太多了,然而,所有的东西似乎都说的是”你应该这样去爱”.我也曾尝试去那样的爱,并确乎深深的为这种爱所感动.只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就在现在,那样的爱竟然淡泊的,如同我手边加了无数次水的一杯绿茶.
爱是现实的,还是虚构的?
爱是本质的,还是现象的?
爱是永恒的,还是暂时的?
爱是精神的,还是肉体的?
爱是执着还是缘分?
爱是信仰还是目的?
爱是付出还是获得?
爱是感受还是分析?
我不确知.因为即使我把爱的含义作了我最为满意的解释,一旦我面临真正的爱的命题时,便发现定理失效了.我不知道一边在大使馆门口义愤填膺,一边去挖路边的砖头砸向新条旗算不算爱;我不知道一边自豪的讲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边在故宫的红墙上刻下自己的大名算不算爱.我不知道……
我们习惯于对抽象的东西信誓旦旦,可是一旦面临具体的个体时,便变得口是心非.我们,这样一个据说不擅长逻辑和抽象思维的民族,便无数次的被各种抽象和具体的把戏玩弄.体现抽象的具体是这样的随心所欲以至于我们对抽象的一切严格的表述和证明都变得一钱不值.
所以,或许,我们应该努力放弃对爱是什么的思考.
爱,还是理性?又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许,充满了理性分析的爱,便如同喜欢根雕的人努力的去分析其化学成分.或许,这种的条分缕析会最终的破坏它的美感;然而,丧失了理性的爱,又可能导致愚昧……
我必须放弃分析了.因为,我突然的发现自己其实是努力在感性合理性之间寻找一种妥协.想让爱,自在于感性,又庇护于理性.这是徒劳.
或许,我们只能以自己的方式去爱,换言之,用自己的方式去付出我们的时间和感情以及希望.
人是感性的动物,这一点并不可耻.
应该庆幸了,我们,为我们听到了关于爱尤其是关于恨的教导不是太多.所以,我们期待爱和被爱,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我们真的如同婴儿般柔弱,而这种柔弱,竟然也成了我们所以为人或者说生命的象征.
离开了爱的形势教育,于是,爱在我们这里穿上了浪漫的旗袍.当我们在表述时,更多是对着那个她或者他,虽然,当人们发现爱就一个字时说出这个字来变得史无前例的容易了,毕竟,我们真心真意的动情的说出它到底是不寻常的,也是如此的具体.只是,具体的东西是最容易仿造的,于是,便有了伴着生命无助命运弄人的叹息的悲喜剧乃至闹剧.
相爱,已经成了我们必然上演一个节目.既然如此,即便是表演,也让我们投入的表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