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吐尔根的杏花为什么吸引人们?
或许是因为这个多雪的冬天稍显漫长,伊犁今年的春天来得有些快,几乎是一夜之间,心急的杏花就开满了城乡,在四月初的本地媒体上,“杏花”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而伊犁河谷温润的气候更是吸引诸多人纷至沓来。
是的,在伊犁,杏树其实是最普通的一种果树,寻常巷陌的人家都会种上两三棵,在伊宁市随便的走,这个季节就很容易和杏花邂逅,甚至由于优越的生长环境加上人们的精心照拂显得更精致。但是,为什么,人们在伊犁提到看杏花都会在脑子里闪现出“伊宁县”“吐尔根”两个关键词呢?我们在清明小长假期间组织晚报周末读者俱乐部的出游活动,其时,由于报名周期的限制,这两个地方的杏花已经开得有些过了,加上几天的突然降温,有些人也在担心还有杏花可看吗?但是,更多的人还是选择远足,去山野赶赴一场和杏花的约会。
很多时候,我们出行的选择只是给自己一个“走出去”的借口,真正让人快乐的就是“在路上”的感觉。伊犁青年女作家程静在新出版的作品集《庭院内外》写道:“每个杏园都游走着闲情逸致的人,赏花、摄影、聚餐,或者什么目的也没有,不过是在杏花绽放的天空下走一走。这种以集体主义方式表现出的浪漫和情趣,让人突然意识到:在被物质生活紧紧包裹的肉体里,居然还保存着一颗诗意未泯的心。”
在这个时代,有一颗亲近自然和尚有诗意的童心,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
刚好,本周,接到了杭州日报首席记者周华诚的新作《西湖时光:遇见24节气》,这个和我年龄相当的异乡人因为爱上西湖,如今已经居家迁居杭州。每个节气,他去西湖边漫步,拍下季节变幻的风景,写下闲散的文字,坚持一年,拍摄了5000多张照片,写下8万多字笔记。
他说:“我需要一个借口,可以经常去西湖边走走,坐坐,但是我又不能常去,所以我想到一个法子,每隔半个月去一次。就按照二十四节气的节奏进行好了。”于是,就有了这本打着节气的旗号,与西湖私会的生活集。美好、纯净、正能量,在节气里,在风景里,在光阴里行走。
这些年,从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开始,物质生活日益满足,人们的活动半径越来越大,但是对家园的眷恋却与日俱增,《冬牧场》《父亲的麦田》等一系列关照乡村,关照最基层生活的书籍受到人们的追捧。程静大约用了六七年的零碎时间,用她细腻的笔调和古灵精怪的思考,为我们描绘了身边熟悉的奶茶、苹果树、卡瓦斯、海娜、白杨等,也在观察一个叫古丽的女孩,或者一个酒鬼的人生,文字充满灵动,熟悉、亲切、哲思。周华诚的文字则一扫我由于快餐式旅游对西湖的失望,重新让我想抽个时间在这个地方度过一段无所事事的时光。
喜欢程静和周华诚们的文字,不是因为他们多么细致的构思或者极具匠心的技术能力,而是他们内心保留的那份真诚和自然,喜欢透过文字体悟类似的人生体验。
走得太远的时候,我们需要回收故乡。走得太急的时候,我们需要亲近自然。有时候,我们关注一群蚂蚁打架的乐趣胜过对某一场局势的预测。对悬崖上一棵孤独的树投注的目光胜过对车水马龙里的俊男靓女。
你也许有过这样的感受:当你天天在都市高楼的格子间和拥堵的汽车长龙里来去匆匆,你是感知不到春天悄然来临的,只有偶尔经过街头公园里,一抬头发现一两棵桃树孤单单地传递着春暖花开的消息时,才发现,春天来了。这时候,你会感叹,自己疏离大自然有多久了!
春天了,出去走走,吹一吹山风,嗅一嗅泥土的气息,是一件多么令人向往的事情。(蔡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