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就一直在回忆我和写作的缘分,我感觉这得从我小学时候说起。小学是在村里度过的,当时家里的书不多,我比较文静,喜欢看书,当然学习成绩也很好,日常的作业对于我来说,仅仅是作业,不能满足自己对知识的渴望,于是我就找各种书来看,依稀记得看过自然科学的书,看过好多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感觉是那么的神秘,那么有趣,觉得书真是一个好东西,于是赶集,赶庙会我总会在书摊边晃悠,像寻宝一样寻找几本自己心仪的书,回到家后爱不释手。由于看书比较多,写作文自然不会太差,总会得到老师的表扬。
小时候,大人经常会问: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呢?干什么呢?我每次都会开心的说:我想当作家。令我惊喜的是,感觉自己的愿望还被验证了。小时候夏天天气热,没有风扇,每年都会买一把扇子,然后扇子后面经常会出现职业预测,上面会写着属相,出生年月,职业,我记得很清楚,对照自己的年龄,属相,后面的职业预测竟然是作家、心理学家。虽然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带有游戏性的测试,记得当时看到这个结果时自己欣喜不已,作家,心理学家,这两个职业在自己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后来上小学上初中,一直会买一些文学类的书来看。上初中的时候,夏天晚上看小说,记得是台灯下,小飞虫被烫死了一大片,当时对文学的热爱是真挚的,是发自内心的,有的时候都会看到晚上十一二点,从来没觉得累。
上到初三,家长开始控制,为了考上全县最好的高中,各种家长认为的闲书都不允许看了,物理、化学也登场,天生就对那些学科不感冒的我,学起来很费劲,但是为了考学,只能是硬着头皮学了,以为拼搏一年考上高中了机会不在受那些学科的折磨,后来才发现那仅仅是开始而已。后来我经过努力如愿以偿的考上了重点高中,高中的忙碌已经让自己没有时间看课外书、去写作。每天写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数理化,解不完的题目,睡觉前写几行日记也成了奢侈。但是自己也会挤挤时间写日记,目前家里还保存着一大摞厚厚的日记本。那时候感觉生活一直充满着压抑,好像每天都生活在灰色的天空下。当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现在想想,是因为自己一直在学习不愿意学的东西,没有特别大的动力,没有时间看书写作,天性被埋没,压抑就是自然的。记得第一年没考上理想的大学,又复读一年,复读那年自己的写作突飞猛进,经常被全年级二十个班级作为范文宣读,也忘了都写了什么,只是记得老师说写的很有哲理。
大学学的教育学,当然教育学也好多是心理方面的知识,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考研究生考心理,但因政治只考五十分,只能是又考上了华南师范大学的教育学。后来又考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虽然本身职业是公务员,但是这几年也一直在实践中做心理学。也看了一些心理学相关的书,但是最感兴趣的还是运用心理学知识写作的书,比如《成为你自己》《诊疗椅上的谎言》等等。忽然感觉运用心理学写作,将自己这两个兴趣结合起来,将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此时深刻在脑印中的小时候的两个职业,忽然清晰起来。
越学习越觉得自己越无知,公务员本身赚不了多少钱,但是再学习,再读书都是要耗费时间与金钱,养育了两个娃,每年金钱的压力也挺大。偶尔在网上看到一个广告:读书赚钱。以为自己看错了,后来点进去才知道是读书真的可以变现,自己本身就喜欢看书,但是以前都是消耗,现在能够读书变现,觉得真是天大的好事。并且还能够逼着自己多看书。看的书多了,素材自然就会有了。
写作是我小时候的一个梦想,长大之后,阴差阳错丢掉了自己的梦想。人到中年,发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将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现实中,其他工作对于年龄有好多限制,而读书写作不会有这种年龄与地域的限制。读书写作,读书拆书,忽然感觉到让在低谷的时候,照进了亮光,将自己以往的理想与未来的路连接了起来。
也不是在说空话,大话,现在的感觉就是,因为重拾写作,感觉未来有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