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那阵,动车高铁还没有出现,甚至没有T字头车。当时K字头的车就算不错的了,其他都是四位数车,铁路交通还比较落后。
我从沈阳去西安上学,往返于这两个距离很远的城市,只能靠唯一可以直达的K128/126次火车。
当时买票都是很难的。经常是学生流、民工流、探亲流等都交织在一起,火车站壮观无比,人们都要经历一次不大不小的考验。火车票就成了稀缺资源,黄牛党活动频繁。
从西安放假回家时,学校会帮我们订票,虽然可能是临时加开的车,或者是四位数的车,但总之还可以弄到有座位的车票。
要是开学时从沈阳出发去西安,那就很艰难了,从开始售预约票,就要去排队,还不一定可以买到。
最难忘的一次,大二秋季开学返校时,有了大一时买车票的经验教训,到了预约期开始的日子,早早开始准备买票。
当时我还生活在农村,来次沈阳也不容易,在沈阳的姐夫帮我去排队买票。车票零点开售,姐夫半夜去排队,感谢姐夫!
车票开售了,一问买K128次车票,售票者说没票了,姐夫顿时愕然,今天开售,我排在前几名,没票了?票呢?!
售票者才不负责解释,面无表情,只问无座票买不买?姐夫无奈,买了无座票。
我拿着无座票,拎着我的一个大布包,背着我的书包,终于穿过茫茫人海,登上有点红条条的还比较新的火车K128次。
K128次火车从长春始发,终点站是西安,猜想票难买的很大原因是在始发站都被买光了,即使剩了少量票,可能还被内部领导或职工给了熟人吧,只是猜测而已,真实情况不得而知。
车上果然人满为患,人声鼎沸,座位自然已经满满登登,过道也被小马扎占领,还有直接坐在地上的,甚至还有躺在地上的,头插在车座边,身体横亘在过道上,真是大开了眼界。
我终于挤到了离洗手间很近的过道,暂时安顿下来。我要以这样的状态在车上度过27个小时,恐怖吧。当时也没多想,只是静静待着。
刚开始还好,后来站得累了,只想着怎么才能坐着休息一会。有人直接坐在皮箱上,我的大布包却坐不得,甚至想直接坐地上都不容易,我周围也是几个没有座位的年轻人,我们要互相商量怎么才能一起坐下去歇一会。
过一会儿,有人要通过这里去洗手间,或者卖啤酒饮料矿泉水的推车来了,我们就又得起来让路。
晚上才最是难熬,困倦已极,只好坐着眯一会,姿势不对,也无法熟睡。
转过次日清晨,唯一的高兴处就是今天的天黑就可以在宿舍的床上美美地睡觉了,不用在这列车上磨练意志了。
天亮了,人们利用过道的次数又多起来,于是我们基本上又要长期保持站立的姿态了。实在是疲惫不堪,只有心里不停地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坚持就是胜利,心想还好上学期期末学校组织了军训,站军姿的底子还有一些,就当这是站军姿训练了。
足足捱了27个小时,终于下了火车,坐上了我们平时总坐的603路公交车。感觉实在太好了,也似乎并不觉得累了,愉快地回到了学校。
其实当时也有同学坐飞机,可以不必承受挤火车之苦。但是当时家里经济条件有限,飞机票又比现在还要贵,所以坐飞机的同学还是少数。
那几年我最强烈的愿望就是扩大火车运载能力,当时我想我要是管理者,我必须把火车的运载能力翻一番,不能再让大家出行这么痛苦不堪了。
后来这个愿望也算实现了,动车甚至高铁都出来了,运载能力可能不仅是翻了一番了。而且出现了网上购票,再不用半夜排队买票,真的是颠覆性的大变化。
十几年的时间,火车方面的变化真的很大,也从一个侧面看到了中国的发展速度之快。
这次乘火车的经历过去近20年了,却总使我难忘。每每在人们讨论交通或春运的时候,那次难忘的乘火车经历就浮现出来,虽然是一次有点痛苦的印记,但也是青春的记忆,也是一次难得的磨练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