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这样变成了普通人
小的时候,我们总觉得自己有那么点特别。
认为自己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就算现在一样,以后也一定会不同。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发觉自己变得越来越普通,甚至没什么存在感了,老板见到你记不起你的名字,老同学偶遇也只是擦肩而过。
我们就这样在不易察觉的时光里不易察觉地成为了普通人,这段时光我们到底经历了什么?我们是怎么成为普通人的呢?
有些人从小就有皇城根下的家,有留过洋的父母,于是他们顺理成章申请了国外的学校。但是还有许多学生是普通家庭出身,拼了命努力,在千军万马中挤破头,也才换来一个普通的学校普通的人生。我们这样普通的孩子就是从同一个迷宫进入,兜兜转转走到同一个终点,途中遇到许多分叉路口,我们总以为是转机,会有不同的结果出现,可结果往往是死路一条,耽误了一段时光,捡回了一段经历,然后原路返回。
起初,我们是在父母的期望下做着普通人该做的事情。后来,我们养成了习惯,一种惯性思维引导着我们做普通人该做的事情。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学校里,老师会偏爱门门拿高分的学霸,对于偏科严重的学生,就会不自觉地列入“叨叨叨”的行列,时不时地劝导一两句。
韩寒说,全面发展的结果就是全面平庸。
并不是反对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是现在教育体制中出现的“平均发展”。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习惯把学生学习的榜样塑造成“完人”,把这种美好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这样的心思是由衷的,但也恰恰磨灭了学生最宝贵的个性品质。
我有一个同学,起初读书的时候成绩还可以,后来文理分科后就出现了偏科,逐渐演变成上课睡觉,作业不做,后来快高考的那段时间索性自暴自弃了。
高考后,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吧,他最终选择了复读。
随后一年,他勉强考上了一个还过得去的学校,一切好像都很平常。
直到有一天,我在社交软件上看到他发的照片,照片上一个美女穿着红裙在风尘滚滚的沙洲上,美得不像话,我才点进他的主页,发现他的简介变成了某某公司摄影师。
我回想起上学那会,他就喜欢摄影,但是由于老师总在他偏科的问题上碎碎念,完全磨灭了他的学习性质,连兴趣爱好都不得不放弃了。
不过幸运的是,他现在又拿起了单反,拿起了他的优势。没有人再要求他把题做对,也没有人可以强迫他放弃所爱。
我无法否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意图,但是在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较量中应该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而我认为这个平衡点应该是努力“扬长”,避免“无谓”的“补短板”。
大家一定还记得书本上那张图吧,木桶定律,讲的是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所以,我们从小就在不断地补短板。但是有些短板只是走一种形式,有些短板只是天生的缺陷,有些短板只为了形成一种完美假象…我们在这些本不必补的短板上下太多功夫,最后短板没怎么补上,长处也变得平平了。
我们可不就这样成为普通人了吗。
文/lulu 图/网络
公众号:抒情鹿
欢迎来找我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