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并非白手起家,他们以某种形式获得家族的荫蔽和支持。那些最终变得卓尔不群的人看似完全依靠个人奋斗,其实不然。
事实上,他们一直得益于某些隐蔽的先天优势,或是非凡的机缘,抑或某一文化的特殊优势;这使得他们学得快,干得多,以普通人难以企及的方式认知世界。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所著的《异类》一书中,作者格拉德威尔通过对天才少年、成功商人、社会精英等人群数十年的走访与观察,为我们带来了获取“成功”的全新思路。
作者告诉我们,想要获取成功,除了天赋还要发掘自身优势,利用马太效应和社会学领域中的“优势积累”,让热情、天分和勤奋等因素发挥作用,最后才能走向成功。
我来先看看什么是马太效应?
指“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意思就是,人越是优秀,越会得到更多资源,就会更加优秀,人越是失败,越会减少资源直至失去资源。
比如:我们在上学时,学校会把学生分为快、慢班。以年级考试总分排名为标准,总成绩排在全年级前XX名为快班生。哪怕你是X1名也会留在慢班。
快班有着全年级最强的师资,慢班就很难享受到优秀老师的教学。
快班学生的学习优势形成马太效应,老师的课程越讲越深,越讲越广,学生也就越来越受益。
但是,仅有马太效应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优势积累”。
优势积累就是把最初的微小优势,经过不断强化和累加的过程。
快班的学生,长期的、不断的享受着优质资源,并把好的课程内容进行内化吸收,经过“优势积累”后,这些“优等生”就成了真正的优等生,高考竞争中,考入重点大学的机率会很高。
反观慢班学生,失去了优秀老师的辅导优势,自身缺乏动力,在高考竞争中,很难胜出,除非有足够的野心和毅力(因为要克服种种障碍)。
上述实例说明了“马太效应”和“优势积累”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未来人生的影响。
那么,有没有好方法可以减少“马太效应”和“优势积累”带给学生的差异?
经济学家—凯利·贝达德和伊丽莎白·杜伊经研究得出,学生的出生日期与考试成绩之间有密切关系。
研究人员发现,小学低年级学生中,年龄大几个月的学生成绩比年龄较小的学生成绩高4%到12%。因为年龄大几个月的孩子明显可以看出“微弱优势”。
如果学校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小学教育不再一年招生一次,可按相临的3个月招生,(如:1月一3月)让处在同一发育水平的孩子们同班学习,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就会减少因生理发育差异而产生的劣势,让成千上万的学生,不再因最初的不足,造成他们生活的分水岭。
我们相信未来的社会,会更好地驾驭人才培养机制,会有更新、更好的改革方案。
总结,人的热情、天分和勤奋都是成功的关键,马太效应的因素却不容小觑,它犹如爬台阶,若是第一阶没有顺利爬上去,后面就无从谈起;而爬上去的人就会一步步向上攀登,通过自身的“优势积累”,逐渐达到人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