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小朋友容易陷入盲目自信,总觉得自己拉的特别好,挑不出来毛病,但其实,嗯。。。
自信是很好的的一种心态,但是,相信自己能拉好和觉得自己拉的特别好是两回事儿。
今天就来说说,什么样算是拉的好。
1、音要准确
每个人对音准的标准不同,演奏家可能是要求的音准是非常准的,就是我们调音器上中最中间的那个音,当然还有每个调性中的音准不同,还有和钢琴伴奏时候的音准。
老师能听出来的音准离演奏家也有些距离,那学生的标准可能就更低了。但这都不是太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听到不准了还不改。
老师每节课都会带着学生练习音准,老师也会教大家如何把音拉准,慢慢大家就会对准的音有感觉。
在家练琴的时候如果听到不准一定要马上纠正重新拉,5遍起练。
2、节奏
有人解释节奏是曲子的骨架,我本人非常认同这个观点,也觉得比喻的非常形象
我们在练琴的时候,或者听演奏的时候,要听到这个曲子整体的节奏是否稳定,是否是否舒服,是否准确,有没有听起来感觉拖拍或抢拍,再或者有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均匀的现象。
如果有,就要单独拿出来练习,一定到打节拍器,由慢到快练习。
3、乐句
音准节奏是每个老师会讲的内容,但是乐句可能会有老师和同学会忽略。
音乐也是一门语言,是语言就会有语句,乐句就是音乐里的语句。
如果我们说话或者读文章不分词句可能就会听不懂在说什么,或者容易听不清楚在说什么,音乐也是一样的。
我们在演奏音乐的过程中也需要分句子,也要听演奏者演奏的乐句是否清晰合理。
4、音色
音色就好像装饰,如果音准节奏乐句都没有问题,音色不好,听起来也会不活泼,也会不动人。
好听的音色需要运弓时有合适的压力和弓速,弓速和压力匹配就会好听。
5、演奏风格
每个时期每个作曲家写的作品风格会不同,就好比莫言的文章和鲁迅的文章风格不同一样,都有一些时代的和个性化的特点。
我们需要研究和练习不同时期的不同演奏家的作品风格,然后用一些技术演奏出来。
这个我们可以纵观音乐史,从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听起,大量听,反复听,一步一步听到近代,我们就会对每个时期的作品有一些了解了。
以上就是我们听音乐的时候或者练琴的时候要从这5个方面来和分析和衡量你的音乐和别人的音乐,不要再非常执着的跟着感觉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