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码字的时光我都在想什么?

话说进入到6月,码字的频率越发的降低,从4月的每一天,一篇,到5月的2-3天一篇,到6月,在节假日才会有1到2篇产出。

然后我有了下面断断续续的思考: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是因为拖延症吗?是因为忙碌么?

想来想去却意识到,大概是因为我没有找到码字的意义,或者是说足够的兴趣点和利益点,因此我没有坚持下去

这个世界说很多人说自己有拖延症,但为什么会有拖延症呢?其实还是跟我们的想法有关,一是觉得太难,不容易执行,觉得自己做不到,第二觉得做这个事情没有意义,或者没有足够大的利益,兴趣,所以就不愿意做。

那问题来了,码字这件事情有没有意义?是否值得坚持下去呢?

我又花了点时间思考,想来想去觉得做这个事还是有意义的,但如果我要继续坚持,我就要去找出更匹配我的需求的意义,也就是我要给自己一个说法,一个解释,就是我为什么要去做这个事情。

一开始,码字,更多是为了上首页。

在线下加入了一个简书群,里面的朋友基本每天一篇,他们的话题总是会离不开上首页求刷求赞求评论。

一开始我还是挺乐此不疲的,那慢慢就想到一些问题:

上了首页又能怎么样呢?

上了首页也还是个普通人啊,可能点击数也不是很高呀

可能还是不会有很多的评论啊,有评论可能也是有人来骂你呀!

所以慢慢的我就没有兴趣了,或者也应该确切的说,是上首页这件事情对我没有多大的兴趣。

当然在简书认真的发展是必定会有其他的好处的,例如可能会有编辑约稿的,但说实在这不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所以,暂且不讨论。

通过梳理,终于又找到了写字对于我的意义,并把它更加的量化和可执行,且是符合当前的需求。

1提升逻辑性

其实无论是讲微课还是写文章,对于优化逻辑都还是挺有帮助的,写文章和做微课的时候,都要梳理你的想法,从因到果,从1到2,不然你的内容很容易会受到挑战。

2.增广见闻

因为要写文章,所以需要吸收更多的知识,也会有针对性地看同类型的文章,了解别人的观点,从而起到开阔眼界,增广见闻的效果。

3.建立和别人沟通的桥梁。

写文章是有点孤独的,除非是你看到别人的评论时,就会觉得有人跟你互动啊,将此文章也会显得更加有意思,毕竟,思想是需要交流才会起到化学的作用,从而演变出更多的可能性。

4.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不否认是因为,码字的质量不够好,所以对应的成就感和利益感就会减少,所以产生了不喜欢,从而就拖延了。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既然意识到了码字的重要性,也认可它是一种好的习惯,就应该去坚持,不应该只是顾虑到自己写的不好就去放弃。

所以哦,我也决定,保持每周三更的频率,不过可能也是周末文章比较多,毕竟周末相对会比较有空。

而且这样才对得起,关注我微信公众号,简书和头条号的朋友们,既然你关注了我,我也不能够什么都不产出给你,这样也太对不起你们。

另外此篇内容,适合两种人群

1.觉得自己有拖延症,但一直打败不了的朋友。

你可以从我的碎碎念中,看对这个事情的思考方式。

当我意识到自己,不坚持一件事,首先做的并不是责怪自己有拖延症,而是去想为什么我会拖延,这样你才可以找到,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找到问题才能够解决,才会有后面的行动。

2.适合中途放弃做某事的人。

同样的,也是希望你们不要怪罪自己,或许你只是意识到做这件事情并没有意义,而是另外看到别人都做,所以你才做。

所以呀你只要再去努力发现,什么事情对于你是更有意义的,然后就去做就好了。

人生本来就是在一个试错的过程,也只有试错,才有可能发现和明白,什么是对的。

就好像魔兽里面的那一句,黑暗中才有光。

ps,这是第一篇,全程通过手机的讯飞输入法来写的文章,感觉有点怪怪的,总觉得语句好像有点不顺畅,跟平常手机打字或者电脑打字呈现给人的感觉很不同。

不过效率真的很高,而且可以一边码字,一边散步,对于我简直就是两全其美,把时间用到极致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