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漫过窗棂时,老屋檐角的风铃总在晨雾里摇晃。
祖父常说,那是风在催着赶路。
那时我尚不懂,为何要追着看不见的风跑,直到后来在山路上撞见背着竹篓的采药人,他说雨后的菌子藏在松针下,稍迟一步就被松鼠衔走了。
人生的路大抵也是这样。
少年时总爱蹲在田埂上数蚂蚁搬家,看炊烟在暮色里漫成淡墨,以为日子会像村口的老槐树,永远在原地伸着枝丫。
直到某一天,蝉鸣突然变得稀薄,才惊觉那些被辜负的晨昏,早已在身后堆成了无法翻越的山。
见过凌晨四点的菜市场,湿漉漉的青石板上,菜农正把沾着露水的菠菜码得整整齐齐。
他们的袖口沾着泥,眼里却盛着光——知道新鲜的蔬菜会变成城市早餐桌上的清粥小菜,便觉得肩上的担子都轻了几分。
也遇过深夜伏案的学生,台灯把影子投在墙上,像一株努力向上生长的藤蔓,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是与时间赛跑的号角。
有人说赶路太累,不如停下来歇脚。
可真正的疲惫,从不是脚下的尘土,而是望着远方却不敢迈步的犹豫。
就像候鸟迁徙,不是为了逃避寒冬,而是相信南方有温暖的潮汐;就像河流奔涌,不是为了挣脱峡谷,而是知道大海在等着它的拥抱。
那些看似平淡的日子里,藏着最动人的奔赴。
母亲把晒好的豆角串成帘子,是在追赶秋日的阳光;工匠将最后一片榫卯嵌进木架,是在追赶心中的圆满。
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向前,不是为了抵达某个终点,而是在奔跑的过程中,让生命长出翅膀。
暮色降临时,山尖会浮起一层暖橘色的光晕。
那些曾以为跨不过的沟壑,回过头看,早已被踩成了坦途。
原来所谓远方,从来不是地图上的一个点,而是藏在每一步脚印里的生长。
就像种子破土时不会害怕黑暗,因为它知道,向上,总能遇见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