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老片《美食祈祷和恋爱》,多年前看这部片,并不觉得很特别,甚至不甚理解里面的感情和细节,近日重看有了新的感悟,可能是因为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感受也更多了。
该片改编自伊丽莎白·吉尔伯特的同名自传小说《一辈子做女孩》,讲述了伊丽莎白·吉尔伯特在感情受伤之后,踏上了全新的发现之旅,在感受不同国度的美好事物过程中重新唤起内心的生活希望与真实的自我的故事。由我非常喜欢的女演员朱莉娅·罗伯茨主演,不知道她是不是气质很符合的原因,多次演的都是作家,这次也不例外,她优雅的气质让此片增色不少。
茱莉亚·罗伯茨饰演的女主角LizGilbert是一个年纪轻轻,事业有成的作家。频频往返于上流社会的奢华生活,物质上是绝对地充实富足,但是在精神世界里,她完全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与支点。虽有一个旁人欣羡的丈夫,但还是同床异梦。于是她匆匆而又果断的结束了八年的婚姻踏上了心的旅途。虽然婚姻结束的很痛快,但还是给她的心带来了挥之不去的遗憾。
其实很多观众都不太理解Liz Gilbert的选择,认为她的老公那么爱她,生活那么幸福,两个人没有什么不得了的矛盾,为什么要离婚要作呢?从外部来看的确如此的,但是从她的表现细节再来看,她晚上失眠睡不着,心事重重,神魂不定,在婚姻里面她并不快乐,她虽然物质的家很丰盛,但是两个人缺乏灵魂的契合,或者也可以说多年的婚姻两个人的成长到了不一样的方向和程度,也有了不太一致的生活追求和态度。这个时候的情况,也让我想起了王菲和李亚鹏的分手,婚姻如果一直走下去,是一辈子的选择,快乐也是一辈子,不开心也是一辈子,心灵的契合才是真正的合二为一。
离婚以后Liz Gilbert先是经过了一番痛苦挣扎,走了弯路,有了一段电光火石般的浪漫情缘,可是,昙花一现的激情让已经迷失的她更加找不着北。因此她去往意大利,过上了逛吃逛吃的生活,她租了一件独立的大房间,学会了意大利语,并和自己的好友一起Liz Gilbert从体验美食开始,学会真正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用心去感知分分秒秒,而不是先前机械敷衍式的放纵,充分释放自己,接受自己,感受生活。
亲密关系破裂后女人会有四个心理阶段,一否认期,二封闭期,三抑郁期,四豁达期。在意大利,虽然Liz Gilbert得到了充分的放松,但是她仍在处于否认期,当有人问她婚姻状况时,她往往说未婚,实在隐瞒不过,也是非常不自在的承认自己是离婚了。因此从意大利到印度的时候,Liz Gilbert还是处于封闭和抑郁中,她虽然选择开始全新的生活方式——向内观想的禅修生活。但是她没有办法静坐,并不太遵守禅修的制度,并排斥与别人的深度交流。终于焦虑的伊丽莎白遇到理查德,一位修行已久的居士,理查德指引伊丽莎白逐渐走出焦虑、内疚等思维情绪。
接受自己并不容易,接受自己的情绪更是难上加难,理查德教会她“任何一种情绪本就属于我们自我的一部分,甚至没有好坏之分,我们不能试图控制情绪,而应该尊重我们的感受并顺应它的改变。只有学会臣服,我们才能够与情绪更好地相处,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才能真正地选择自己的思维。”终于她和自己和解,初步走出了离婚的阴影,真正从心灵快乐起来。
之后Liz Gilbert到了巴厘岛,听从了命运的安排,在这里她得到了更多的提升,她开始帮助别人,帮助凯图整理已经破损的珍贵资料,帮困难的医师筹款建房,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她也得到了快乐,最终她遇到了契合的灵魂伴侣菲利普,当菲利普克服自己离婚的阴影,试图与Liz Gilbert展开一段新生活的时候,Liz Gilbert拒绝上菲利普的小船,她无比的恐惧,害怕失去平衡失去自我,这时候巫医凯图给她非常及时的建议,“有时候因爱而失衡,也是平衡生活的一部分。”终于Liz Gilbert真正到达了豁达期,接受了新的人生旅程。
我想Liz Gilbert寻找的一直不是灵魂伴侣,一直都是在找自己,当她在物质世界中失衡的时候,她的心灵变的迟钝了,找不到自己,当她在意大利享受美食的时候,她开始看见自己,接受自己,当她在印度禅修,她开始和自己和解,当她在巴厘岛生活,她通过更好的自己与别人链接,并真正认识到亲密关系中如何保持自己的平衡。人是孤独的,亲密关系也许是两个人的孤独,人和人就像冷风中的刺猬,太亲密,彼此伤害,不亲密,又觉得寒冷无比。与其如此,不如找到心中的光明,照亮自己,给自己温度,给别人温度,保持着会和谐的距离,岂不美哉。
听了太多也看了太多婚姻中女人的不快乐,中国的妇女,拥有着传统美德,为了家庭,照顾着孩子、丈夫、老人,在外又要工作赚钱养家,很多的行为和选择非出于本意,只是别人都这样,或者本该如此。我突然想起了某书的一句话,我这么说非是出于道德或者规范,乃出于我的本心。
祝婚姻中的你们,出于本心,接纳自己,不畏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