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开着她的车从上海来的,大众的车。
“八婆,你就是八婆啊,没想到你这么年轻!哈哈哈。”这是她见我的第一句话。
“你叫我果果吧,这是我刚参加工作取的名字。”
果果,女,安徽人,宅女,2014年毕业于上海某大学,在魔都租房子。
一、从客服到运营总监
听你说你一毕业就去当了客服,是什么原因呢?
果果:一开始我就想着先找个工作稳定下,机缘巧合就去了一家互金创业公司。那时候互金很火,尤其上海特别多,基本上每个写字楼里都有,要么就有相关的,譬如小贷公司、担保公司什么的。
我去的时候,那家公司还是刚做一年,一共就十几个人,本来我投的简历是做运营,但是运营总监跟我说试用期先去客服岗,由客服主管带着了解业务。谁知道一做客服就是一年多。
怎么做到运营总监?
果果:那时候房东要卖房子,争执过程中不太爽,请了个长假搬完家就度假去了,度假的时候觉得自己不能老是做一个客服,就投了几个简历,面了几家公司,有一家公司聊的很开心,直接就邀请我过去做运营了。
2016年的时候,运营合伙人和老大闹翻了撂挑子不干了,我就上去了。
二、跳入币圈项目方,继续做运营负责人
在P2P运营总监这个位置不是挺好的么,为什么要跳到币圈呢?
果果:其实我在P2P运营真的学习了很多,以前我只知道做好投资人工作,让他们投资就是我们这个行业的运营,但实际上只是用户运营的某一些工作。
这一年我学会了什么叫做运营,简单的讲就是做产品是从0到1,运营就是从1到1万。
跳到币圈的原因,那时候P2P处于过冬时期。
因为特殊的T+1规则和刚兑规则,在国庆七天假之后跑路的平台,被挤兑的平台特别多,所以国庆这个时期就是P2P的一道坎,那一年我有个很好的朋友平台被挤兑没了,她被经侦传唤去调查了,我很担心,虽然我们公司很健康,但是那时候我觉得行业不太健康了,我就走了。
跳币圈的项目方是因为投简历面试,最后还是选择了跟金钱最近的行业。
聊一聊你的项目方吧?
果果:没啥可聊的,其实我发现自己是入了一个坑,比一般人还入的早,我待的那家公司发了币,圈了一批用户,也上了交易所。
割了多少?
果果:大几千万吧。其实也不是割,就是12月募集了一万个ETH,然后高点卖了很多。现金流很不错,这笔钱能保证他们几年不死。
破发了?
果果:去年年底上的项目,有几个到现在没破发的。
还呆在项目方?
果果:没有,我六月就不在了,看不惯。项目的确也在做,但是创始人自己也说了,现阶段做怎么做也实现不了。画的饼太大了,按照他说的去做能落地不是一两个亿就能搞定的。而且太多的项目方融完钱就想着拉盘,不拉盘也不行,不拉就破发,就更加没心思做项目了。
三、币圈和P2P圈的异同
你觉得币圈和P2P圈有何异同?
果果:相同的地方就是离钱近,都是互联网工具。
不同的地方太多了,比如一个刚兑,一个盈亏自负。一个是项目会有退出期限,另外一个是自由退出等等。
你觉得P2P圈的从业人员会跳币圈?
果果:会,我身边有很多。但不会很多,百分之十到二十吧,毕竟互联网行业太多了,不仅仅只有这两个圈子嘛。
你自己有炒币?赚钱了?
果果:我认购了一些自己当时在的那家项目方的币。
赚了一点,那时候我们员工每个人都有认购额度,比私募价格低很多,三个月解禁50%,六个月解禁剩下50%,私募都赚钱了,别说我们了,我那50%抛完不仅本金回来了,还买了这台车。还有50%也赚了。
基石轮的价格会比私募低很多很多?
果果:没错,至少我们的项目是,大概四到五分之一,明面上不会说,但是现实就是。
对币友有什么建议?
果果:17年6月之前的某些币可以重仓,6月之后的轻仓或者清仓。具体原因不太好说,反正这句话是我自己在行业里的经验,虽然我在这个行业里的时间不多,但是算是经历了一个高潮到低谷吧。
还会继续在这个行业里?
果果:会,我也看到了一些踏实的团队,他们的生态做的很好,他们的产品很有想象力,我最近也聊了几个合伙人,合适的话,我还是会在这个行业里的。
毕竟我觉得它还是很有潜力的,真正爆发的那天一定是有现象级应用出来,但是去中心化的应用那需要一个很棒的公链,现阶段的都不行,但是不代表以后不行。
我以前的技术合伙人跟我说:没有什么技术的领先,只要一个技术被创造出来,他会革新一个时代,但是也会很快被人学会。我觉得很对,买大买小,买定离手嘛,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