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琥珀中学琥珀山庄校区八一班
徐康成
那一天,我们把不负韶华的人称为少年。
——题记
时钟指向十一点,又是一个冷雨夜,焦躁的雨点与稀疏的虫鸣上演着完美交响曲,却给灯下持笔的人带来无限迷茫。雨,越下越大……
双手的酸痛让我不禁靠在椅子上闭目休息,微微睁眼,不经意瞥见藏在书架后的一个奖杯,透明色的奖杯上,“书法比赛一等奖”几个字,早已被灰尘覆盖。透过灰尘,历历往事在脑海中再现。
在妈妈的硬性要求下,我接触了软笔书法。刚学习那时,每天放学后到达学馆,每天都要练习一个个笔画,每次都要耗费两个多小时。在学馆内,有一位个性“大叔”指点迷津,他是我们的书法老师,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会拉二胡、耍长刀,挺着满腹文学的大肚腩,用他那有力又有温度的大手握着我们的小手一笔一画地练习着,他那熟练的行笔和幽默风趣的谈吐,对我影响至深,也是我书法前进路上的动力。
时光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就这样,我学习了六年,却忘了最初的梦想。渐渐地,那行笔的乐趣,终究在作业的浪潮中汹涌褪去。
第六年,一场安徽省书法比赛开始了。本打算上完最后一次课,告别书法课堂时,老师叫住了我。“同学,我知道你现在压力大,但与其在这里消耗,不如认真参加这次比赛,让自己不留遗憾后再走。你难道忘了六年的努力吗?”透过老师的眼神,往日练习书法的艰辛历程如雨水般扑面而来。记得刚开始时,因姿势错误在老师的帮助下日日矫正;学习字体,无法让笔画之间相互配合,天天多写二张纸,沉浸其中;到了瓶颈期,课后多练习一小时,在次次停滞下寻找方向。那时,夏天的汗水,肌肉的酸痛,重复的运笔,在少年成长的模样中增色添彩。明明坚持了那么久,现在却被无意义地消耗着。何时我能重拾自己,继续前进?
终于,顺着急促的气息,我开始从浪潮中寻找记忆的碎片,在潮水中彻底淹没了我拼凑的记忆的结晶。
一个月后,顶着酷暑,我来到了赛场,成百上千的学生们争锋相进,提笔时,似千斤之能;落笔时,似羽毛轻盈。比赛结束,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舒展到说不出得大,无论成功与否,我确信,这颗结晶将永不破碎,镶嵌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直到手握“一等奖”奖杯的瞬间,我才明白,我成功了。疏光照烁,我永远记得当时少年的模样,在他的书法历程中增添浓墨的一笔。奖杯,刻印我奋斗的过程——跌倒,起来。再跌倒,再起来!
心头牵动,立足当下,我似乎又遇到了同样的心境:成绩的次次不如意,让我找不到曾经快乐的自己,为何不坚定地咬牙坚持呢?我要重新找到指路牌,继续为少年故事书写一个个顿号、逗号,直到画上完美的句号。但此时更像是分号,毕竟人生经历更多的是无尽的过程,而并非仅仅是一个结果。
不知何时,雨,停了下来。月,透过厚厚的云雾,加冕在奖杯上,黄晕的光,亮亮的,暖暖的,竟是如此耀眼!
我能做到,我也必须做到——在漆黑的夜里持续闪耀,努力成为少年应有的模样。在一段段人生的旅程中奋勇前进!继续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