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看到一则新闻,某医院的女会计九个月时间从医院公户给自己转走了五百多万。直到这女子某天休假,出纳查看了财务数据才发现了问题。等到医院找到该会计时,九个月时间已经挥霍了五百多万。这个女子的家庭条件还算可以,但是事情的起因是女孩喜欢超前消费,爱旅游爱出入高端场所,买奢侈品。开始是因为医院财务主管和出纳休产假,新来的出纳不懂网银操作,一来二去这个女会计拿到了出纳和财务的网银密码和U盾,没有任何掩饰的直接给自己名下转钱,然后每次银行结算时再把这部分交易单据拿走,导致一直没有人察觉。直到东窗事发,女会计最后悔的是自己不应该请假的,这样问题就不会被发现,她仍然可以继续用公款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消费习惯。最终,该名会计被判了11年。
看完这则新闻,不由得回想起自己的种种,都是超前消费和产生了窟窿拆东补西。不同的可能是自己还没有大胆到挪用公款上。可是也不由的问自己,如果真的有机会像这个会计一样,自己会不会也这么做。回想当初那种掉进死胡同的感觉,会有什么动作真的也不好说,真的不能低估一个人的恶。万幸的是自己有家人和朋友的帮助,有那么一次回头的机会。可是机会不是次次都有,错过一次不能再次次都错。现在的自己看到类似的新闻或者事件,内心总是不由的发紧。平日里也不敢大手大脚的花销,偶尔没有忍住冲动可能吃了顿贵饭,自己回头也要自责半天,想想家里父母现在省吃俭用的样子,想想妻子孩子现在过得日子 ,每次有冲动消费欲望时就会被快速打消。有这样的警惕和督促,倒是不会让自己有出格的机会。
但是,凡事还是不能掉以轻心,事事要举一反三和深思远虑。其实不光是在花钱消费这件事情上不能冲动和盲目,再任何事情上都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和投机取巧。最近研究过幸存者偏差这个观点,现在社会里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遇到这样的问题。当年不光是许多个体在庞氏骗局中栽了跟头,多少企业甚至国家都也栽了进来。是大家都不够聪明吗,是贪婪的欲望让所有人失去理智,明知道到最后一定会出事,但都觉得自己会是出事前能抽身的那个。当局者迷这个道理都懂,可是一旦入局就不会是局外人那种想法和眼光,做出的选择就一定不会多么理智客观。幸存者偏差,是所以人在判断论证一件事的风险时,总会用侥幸部门的结果,掩盖整体风险的事实。比如这件事谁谁谁这么做怎么没出事,股票这段时间不是有人赚钱了嘛,房地产倒闭我们这个楼盘过去不是卖的很好嘛。。。于是看别人犯错的人别人没出事他却栽了跟头,看别人买股票挣钱的人却赔的一塌糊涂,想着看恒大笑话的买家却发现自己买的楼先烂尾。。。
在如今这个动荡的经济环境中,没有能平衡风险,超越风险的眼光和能力,就还是先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好好工作好好挣钱,节约花销,这样可能不能完全抵抗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的影响,但尽量降低自己的损失。本来因为自己的错误导致整个家庭风雨飘摇了,再加上这个恶劣的外部环境的原因,一定要理智的把握好自己,勤勉克己,做好本分。只有努力坚持的走对的路,才有可能撑到环境改善事情转机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