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8

                                             习以为常的背后引发的思考

自习课,我喜欢在教室里转一转。一是陪伴,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与关怀,给孩子们注入满满的学习动力;二是关注一下孩子们的学习状态,顺便观察一下:他们在做什么作业?他们怎们做作业?他们做作业的态度如何?这种方法科学有效吗?这种学习方法是不是和他的目前的学习成绩有关系?

转着转着,我突然发现好多孩子做作业,喜欢通过一边翻书一边找答案的学习习惯。我个人认为这种学习模式只是把书上的答案移到课堂作业本上,时间花下去了,老师看到这种假性作业都是勾勾,师生往往皆大欢喜,但收效甚微。这种作业训练对思维的训练价值不是很大,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也很难提升。

我要求同学们暂停自习几分钟,思考一个问题:把课本上的答案抄到作业本上和直接到同学抄作业,本质上有什么区别?

大家沉默了一会儿,开始窃窃私语,接着就有孩子举手了。

“有点区别,找答案的过程中,就是一个内化和识记的过程。”博说。

“那抄同学的作业,不是也有个理解和思考的过程吗?”我笑着问。

“抄作业可能做贼心虚,心里比较紧张,想快点抄好,效果会差点。”从说。

“性质不一样,抄作业属于不诚实的行为。自己从课本上抄答案叫独立作业。”曦抢着说。全班突然哄堂大笑。

是的,把课本上的答案抄到作业本上,比抄同学的作业,效果要好点。但我想肯定效果不是最佳的。

“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做作业比较科学的模式?”我目光移向了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

“可以先复习,然后像对待考试一样做作业,及时订正,及时总结,错题经常复习。”颖说。颖说完之后,全班同学想起了热烈的掌声。看来大家内心还是比较认同这个观点的。

“非常好,但贵在坚持,难在坚持。希望同学们善于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让自己的学习方法越来越科学。我相信大家。”

看似一个很平常的学习习惯,但有时我们老师麻木不然,从我们的眼皮底下溜过去。课一节一节地上,试卷一张一张地做,练习一次一次地做,但学生成长不多,成绩进步甚微,甚至退步。作为老师,我们不应该仅仅是教学生一些琐碎的知识点,主要是通过知识获取的过程,达到训练思维和完善学习方法的目的。我个人认为是在双减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