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说:世界在踌躇之心的琴弦上跑过去,奏出忧郁的乐声。叔本华说:一个人生活于怎样的世界,取决于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的确,眼前世界呈现的光景,定是心之所念。伟大的想象力足以化腐朽为神奇,但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已到而立之年,偶尔与叶先生的一段不愉快,勾起了尘封在内心深处贫穷的记忆,让我在夜深人静时委屈哭泣,久久不能自已。这段记忆似乎那么遥远,我都以为已经彻底忘记了,偏偏这么容易被勾起。看来,扎进心里的刺是不会轻易消失的,不妨说说吧。
八十年代末,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的农村,也是计划生育风声正紧的时候,作为家里的第二个孩子,我只能从娘胎里就跟着母亲到处躲。连出生都是在姥姥家,一直被寄养到四岁,才被接回家,交了罚款,跟刚出生的弟弟一起上了户口。出生之前跟着母亲四处躲,是因为政策的原因。之后当了四年的黑户,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真的是因为穷。贫穷这根刺,从那时候就扎进了我的心里。
三四岁的孩子,正是需要父爱和母爱的时候,而我却在那时候懂得了离别的滋味。时至今日,小时候的事情能记得的不多了,但对于四岁之前几次离别,印象却非常深刻。因为被迫四处躲避,见到父母的时间很少,偶尔父母来看望,总是哭着嚷着说带我回家吧,等来的却是一次次的失望。还记得那次,父亲看完我估计是该回家了,给了我两毛钱,说让舅舅带着我去外边买好吃的,他在家等着我。孩子终归是好骗的,我便跟着去了,回来时父亲当然已经回去了。还有一次,在二伯家,到了晚上该睡觉的时候,我怕父亲偷偷溜走,说什么也不肯睡觉。最后父亲哄我,说让我拉着他的手睡觉,他会一直陪着我。那晚睡觉一直没敢撒开手,但是当我醒来时,抓着的却是别人的手,又是一顿嚎啕大哭。
离别的滋味是苦涩的,所以对事情不要抱太大期望,满心欢喜后的失望只会让人更难受;大人也是会说谎的,所以不要轻易相信和依赖别人,暂时得到的东西不一定属于你,终有一天都会失去的。患得患失,因为怕失去时伤心,就直接选择不接受,假装我是最酷的。这,便是贫穷扎进心里的第一根刺。
“大的疼,小的娇,中间夹个鸡屎包。” 四岁以后,虽然不再是黑户,但是家里孩子多,不管是在哪方面,我并没有得到父母多余的关注。在那个年代,光是挣钱养家糊口,就已经耗费大部分精力了,自然是没有时间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的。何况我的父亲,并不怎么正经地努力,时常还酩酊大醉,耍场酒疯。敏感的孩子,碰上不和谐的家庭,会形成什么样的性格可想而知。
父亲耍酒疯时,我的日子总是非常难过。记得有一次晚上,父亲又喝醉了,母亲为了避免争吵,都交代好了,大家不要搭理他,等第二天酒劲过了再说。当时虽然心里惴惴不安的跟着母亲躺下了,但是父亲却不肯消停,一直在隔壁叫我,非要大半夜地带着我去下饭馆。不知道当时是不是傻,起来穿衣服跟他出去了,因为我想的是,至少可以给家里一个清静了。可是第二天却被全家孤立,因为我“背叛”了她们,只能接受她们的冷眼。当有委屈无处诉说的时候,内心会滋生更多的想法,好的坏的,对的错的。想法太多又无力做出决断时,就会选择鸵鸟的方式。懦弱——是个很好的形容词。所以,直到今天,我还是不会拒绝别人的要求,就像当初不敢拒绝父亲一样。碰到解决不了的事情,就会内心焦躁,还一直这么拖着,希望它自己赶快消失。懦弱,是贫穷扎进内心的另一根刺,如影随形。
因为贫穷,所以害怕,喜欢的东西得到了也会失去,不如从一开始就选择逃避。
因为贫穷,所以懦弱,早早地学会察言观色,怕被褪去伪装,不敢轻易的说不。
坐在窗前回忆往事,我多希望回到那个时候,和那个脸上时常挂着泪水的孩子谈谈,告诉她:
不要敏感,不要害怕,父母是爱你的。
学会拒绝,学会坚强,做最出色的自己。
未来因你的努力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