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注解】
1、之:同“于”,对于。辟:偏向。
2、哀矜:同情,怜悯。《诗经·小雅·鸿雁》:“爱及矜人,哀此鳏寡。”
3、敖:通“傲”、倨慢。惰:怠慢,不敬。
4、硕:本谓头大,引申为大,这里是茂盛的意思。
【译文】
经文中所说“齐其家在修其身”的意思,是说一般人对于自己所亲近爱护的人往往有过分亲近的偏向;对于自己所轻蔑厌恶的人往往有过分轻蔑厌恶的偏向;对于自己所畏服敬重的人往往有过分敬畏尊重的偏向;对于自己所哀怜悯恤的人往往有过分爱怜悯恤的偏向;对于自己所鄙视怠慢的人往往有过分鄙视怠慢的偏向。所以,喜爱一个人而又能了解他的坏处,厌恶一个人而又能了解他的好处,这种人真是天下少有了。
因此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儿子的缺点,不满足自己禾苗的茁壮。”
这就叫作不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就不能整治好家庭。
【学而思】
在这里,修养自身的关键是克服感情上的偏私:正己,然后正人。
儒学的进修阶梯由内向外展开,这里是中间过渡的一环。在此之前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在个体自身进行,在此之后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开始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家庭走向社会,从独善其身转向兼善天下。当然,其程序仍然是由内逐步外推:首先是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家庭和家族,然后才依次是国家。天下。
正因为首先是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家(家庭和家族),所以才有一个首当其冲的克服感情偏私的问题。
中国人常说:“家和万事兴。”美国人说,“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 德国人说:“人无国王、庶民之分,只要家有和平,便是最幸福的人。”
法国人说得更好:“对于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是他们的天堂。”(伏尔泰语)
家是永恒的话题。我们每个人只有通过学习与磨练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这样才能形成真正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而我们自己也会从中受益。
从本质上讲,人容易护短,对于自己的孩子很少人知道他的坏处,怎么看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好;人同样又羡慕别人,总觉得别人活得是如何的好,别人家的“庄稼”总是长得比自家的好;说明人有了私心以后,是不会管理好自己的家庭。
加强修养,在于自己,在于我们对美好德行的向往,在于对自己言行的自觉砥砺。
总而言之,修身就是提高自身修养,实际上是追求内外合一的过程,即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和学习,使得自身在品德、才能各方面的素养都得到提高,从而与外部环境相协调、相统一,实现个体和局部与整体的统一;齐家,就是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实际上是从我们社会的整体利益出发,从我做起,从局部做起,共同打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来源:《论语•中庸•大学》国学今读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