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情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解读)
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因此,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好。”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领悟、感觉、醒悟、体会、心得)
读了这篇,一下想到,以前看到的一个故事,大概意思是说,一个皇帝问他的一个臣子,有一个城池需要管理,要他举荐一个人才,臣子举荐了他的仇人,皇帝问为什么举荐他的仇人,臣子说皇上要的是管理的人才,并没有问他是不是我的仇人;皇帝又问,需要一个将军,臣子举荐了他的儿子,皇帝问为什么举荐他的儿子,不是要举贤避亲吗,臣子说皇上要的是将才,是能征善战的人才,并没有问他是不是我的儿子呀;这位臣子为了他的国家利益,对事处理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毫无自私自利之心。这就改变了上面说的“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
臣子的行为,说明了修养自身的关键是克服感情上的偏私,正己,然后正人。
今天早上,听书《国学知识》,听到“民胞物与”一词,说是宋明的张载提出的思想主张,他认为,天地好比父母,一切人、一切物都是天地所生,一切人都是同胞兄弟,一切物都是同伴,应该爱一切人、爱一切物。
这思想一听,后半段,有助于我们今天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以倡导我们,践行换位思维,帮人之需、济人之难、扶人之病,这样人与人之间就会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少一些矛盾和摩擦,社会就会变得越来越和谐,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再看前面说的,三纲八目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是对自身的修行“内修””;而后面 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今天所学的“修身”一环是中间的,是“内修”与“外治”两方面的枢纽,是很重要的一环,它与前面的 “内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连在一起,是“兼济天下”。
上下两千年,一代新人换旧人,中国文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把生命的历程都铺设在了三纲八目上。
“齐其家在修其身者”说的是齐家先修身,从第一章看“齐家先修身”与“修身后齐家”是相互循环的,好家庭,能让儿时,养成纯洁的灵魂,成人时,养成能克服感情上的偏私;好儿女,能让家庭更和谐、更幸福、更美好。
所谓家里大人是什么样,孩子一般就是什么样,孩子是大人的仿制品,所以说我们对待孩子一定要起到一个好的榜样。你做到了吗?
那什么才是好家庭呢?
我认为是做到“明明德,在亲民”就行了,感觉“民胞物与”的最后十个字能到达,就更完美了。
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