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认为乐乐有点触觉失调,表现为看到陌生人很有距离,对他们抵触心很强,情绪不稳。这是我的一块心病,总在找原因分析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而且几个老师也告诉我孩子有点触觉失调问题。于是相约对感官有较深研究的付老师取取经。
今天送完孩子,付老师正好没事,我们坐下来聊了聊。本以为她会教我什么抚触,什么泡澡等有关增进触觉感官的活动,但是,她一上来就帮我分析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和自己父母的关系如何。我想了想,孩子还真跟我一个类型。付老师说是因为我自己的原生家庭问题没解决,所以孩子只是模仿我的经历。当我遇到孩子的问题不知所措时,其实是我还卡在原来小时候的模式里没有出来。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慢慢就会对身边的人和环境失去信任,所以安全感就差,对陌生人就抵触。
这让我想起,其实乐乐小时候这方面的失调不明显,因为她的各种需求也少,出于母爱的本能我能轻松给到她所需。但是随着孩子年龄增长,需求增多,而我的卡点依旧在那儿,我对孩子的需求逐渐变得迟钝麻木,根本不知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她在索求什么。母亲是离孩子最亲近的那个人,如果最亲近的人都没法理解自己,那还有什么人值得信任?!慢慢地孩子的心门就会关小或紧闭,好多青春期孩子的问题其实都和小时候亲子关系有关,他们感觉不到对成人的信任和依靠,要不就自己封闭自己,要不就向外寻求关注。
还有一个原因,像乐乐这样的孩子很懂事,有些东西会压在自己身上,不会主动寻求帮助,因为她怕给父母添麻烦(这简直就是我的成长模式)直到承受不了了才会通过极端方式发泄出来。我又回忆起乐乐在我爸生病期间包括去世,其实外在表现特别好,反而在爸爸走后不久的假期,脾气暴躁,爱发火。这是因为孩子知道那时候妈妈没能力给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而不是我所认为的孩子状态很好,她是在压抑自己来支持她最爱的妈妈(想想就心疼,一个三岁小孩儿得有多大的力量才能做到那么长时间隐藏自己的需求)。这时候我应该给到孩子有力的支持和深深的理解,但是我没有敏感到什么原因造成孩子这样,也没有足够的包容心去容纳孩子承受不住的压力和不被理解的行为(期间还因为无法阻止孩子的过激行为而打过她好几次,更是雪上加霜),于是孩子就像生活在火星上的地球人,感觉处处都是危险,没有安全感,没有柔软,只有倔强的脾气和小大人似的硬帮帮的身体和动作。
最近在写作群里练习每天写作,老师留的题目,几乎每一篇我都能和原生家庭,和亲子关系,家庭早期教育联系上。这是真实的,反观自己,其实可以照见别人。有时不是他想那样做,而是他无能为力,因为他也没有得到过。每个人外在呈现出来的都是他以往经历的最好表现,即使这个表现在别人看来如何不堪,那也是他能做出来的最好成绩。所以我对自己说你做到的也是最好的,不必追求完美,更不必内疚,接纳自己的无能为力,然后尽力去做更好的自己,这就足够了。成人不认为这是个事儿了,孩子的问题很快就会改变。我相信明天会充满阳光,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