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9

共读《庄子》4.19

                            不想役役终日的凡人们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子游好奇而问之,子綦说“女闻人籁(11),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并由此引发关于“人籁”“地籁”“天籁”的解读,“人籁”是种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人的心情所示;地籁则是自然万物,本身所发出的声音,关于风的描写,实在细致入微。狂风怒号,急风凄厉,清风徐答,长风喝喝,风无形,可是风却透过世间万物,形于声展于形,而天籁呢?发生和停息都是人的感悟呀。究其根本,是人本身。

    读到这里时,忽然想到《道德经》中“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世间一切,始于人心,始于人思。

        “大知闲闲,小知閒閒;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有大智慧的人和有小聪明的人,在行为处事上是截然不同的。才智超群的人广博豁达,合于大道的言论就像猛火烈焰一样气势凌人。小聪明的人,在生活中的切切察察斤斤计较,喜怒哀乐忧惧恐叹,这些我们熟识的生活场景,熟识的世间百态。人们的情态日夜在面前相互对应地更换与替代,却不知道怎么萌生的。面对这种“小知間間”的种种世态,庄子宽厚的一笑说“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面对社会的愚昧,面对世情千姿百态,让我们深刻反思,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的愚昧。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大道的隐藏,言论的是与非,当我们探究不清世情的时候,庄子告诉我们用事物的本然去加以观察而求得明鉴吧。如果生活中我们都能有一颗平和之心,可能道也就自然而悟出了吧。如果这样问下去,道德,言论本身又有什么是非呢?我们穷极人生又要追求些什么呢?道,究竟在哪里呢?天地万物本一体,人与万物归为一体时,即时悟道吧。

    这一节读的有些吃力,反复的看了,总感觉圣人的思想好深邃,不是我等凡人所能企及的。“终身役役”,说的应该就是我们吧,怎样做才能如庄子一样超脱呢,这是一个哲学命题。开悟的还不够。

s�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庄子内篇七篇,是一个系统的道体的论述,从逍遥游的物化,人化,神化的开篇,怎样解脱物质的控制,进入齐物论的深沉分析...
    玄中山人阅读 10,107评论 2 19
  • 《齐物论》是《庄子•内篇》的第二篇。全篇由五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连珠并列组成,故事与故事之间虽然没有表示关联的...
    黑鸿升阅读 54,743评论 0 11
  • 在宥 第十一 【原文1·3】 崔瞿(ju)问于老聃曰:“不治天下,安藏人心?”老聃曰:“女慎无撄人心。人心排下而进...
    海上明月共阅读 2,905评论 0 0
  • 庄子又在给我们讲故事,一个接一个,想告诉我们什么? 宋人自己戴帽子,以为越人也戴,可南方暑热之地,帽子为多余,也就...
    宁静__致远_阅读 2,047评论 1 4
  • 他行走在,淅淅沥沥的秋雨中 打湿了头发 打湿了衣裤 更打湿了心情 在另一场微雨中 她等侯在 他常常经过的十字路口 ...
    村夫2017阅读 3,682评论 0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