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去北大看了金锁记,勾起了我想谈谈张爱玲写的欲望。很少与周边的人谈这些,找不到算是很大的一个原因吧,大学曾经有一段时期,把张爱玲所有的书读了个遍,很多时候,读完也都是自己在心里打个结,再一遍又一遍的周转着,琢磨着,然后逐渐趋于淡忘,在心里留下一个模糊的影子。
这次的编剧是王安忆,对她的印象,最深的是停留在锵锵三人行上,当时窦文涛问她,问她怎么看现代很多不劳而获的女孩子,歧视吗?她立马反驳道,歧视是不妥的,也是有付出的,感情,道德,等等。那个神情,紧绷,让我想到张爱玲的名句,有美的思想,以思想阅人,有美的身体,以身体悦人,其实也没多大的区别,难怪,有人说王安忆的身上有张爱玲的影子,之前,正是因为这个,我还专门去看了她的长恨歌,可尴尬的是,后来我竟一点印象都没有了,那期三人行后 ,我重新搜索来看,看了大概后,我才确信,我看过,当时还嘲笑她为赋诗词强作愁。
舞台剧的金锁记看完之后,我不赞编剧,只赞演员。王安忆的改编,个人认为,欠妥,没有了长白的戏,逼死长白媳妇那触目惊心的一幕自然也没有了。可演员的张力,的确让人震撼,两个半小时,独挑大梁,从天真无邪的妙龄年纪到心态扭曲的步履蹒跚,淋漓尽致,谢幕时,所有人都给她叫好,赞演员。
说回张爱玲。
张爱玲笔下,没有一个结局是读完让人欣慰的。倾城之恋勉强算吧,毕竟白流苏和范柳原最终结为尘世中的夫妇。可其他的呢,半生缘里的曼贞,曼露,沈世钧,沉香屑里的葛薇龙,甚至小团圆里以她自己为原型的盛九莉,哪一个是幸福的呢。
我觉得张爱玲不食人间烟火,她总是高高的坐在云端,端着一杯茶,冷眼看人间。我特别想知道,为什么,为什么她的文笔会这么犀利,而又这么冷。
慢慢的去了解她,继而有些心疼她。高贵显赫的血统带给她的,是亲人的隔阂,名门望族的背后,是世态的凉薄。每个普通人在父母跟前的依偎亲昵,他都不曾拥有过,母亲黄逸梵,是位新思想的女性,父亲是前清遗少,可偏偏这些人,活的是自私的,母亲牵着手带她过马路,都会让他尴尬。对于胡兰成,简单的翻过他的《今生今世》,弃前人之定论,文采斐然。历史对他的定位是卖国贼,汉奸。我不做评论,只能说,至少胡兰成让张爱玲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那种贴心的,我敢确定,至少那几年,张爱玲是快乐的,因为在茫茫尘世,有一个地方收留了她的心,即时飞蛾扑火又能怎样。汉奸,卖国贼,与她有又何干,至少,他懂她。
张爱玲的书中,有太多我特别喜欢的句子,她总是能把人心中那种抽象捉摸不定的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像,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这是迄今为止,我觉得是把缘分二字描述的最美的句子。帘外雨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小团圆里的开篇句,意味十足。还有好多,好多,我背的滚滚熟。
张爱玲的孤苦充满着很多的无奈,就像金锁记里的长安和长白,是命运的主宰,她看懂了之后,选择了另一种极端,所以,张爱玲就交给那些作协的人去研究吧,让他们去研究她作品里的文学价值,而清爽少年,如我们,就要多读些欢快明朗的,让我们面对着每天新生的太阳,心中充满无限希望与想象的作品,
劝诫,清风少年,莫读张爱玲。
我之所以敢妄谈大家,是因为,一,看了太多。二,言论自由,兼容并包,我只是表达我自己的看法,而已。
说完这些,我要去晒太阳啦。一周的阴霾天终于过去了。